返回

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针锋相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针锋相对 (第2/3页)



    “荆公变法革新的初衷是好的,苏子由说荆公是专与富人为难,当时荆公听了付之一笑。”

    “国家没钱了,穷人身上不好拿,故从富人身上拿,这是民不加赋国用足的道理。我觉得此事可以不必讳言。”

    “荆公之误在于过于持于一端,治国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事先可以定一个原则,但为人处事的时候一定随时随刻地随机应变,切不可持于一端。”

    “为要何持于一端?那就是天下聪明人和才高八斗之士都会犯的一个毛病‘傲’。”

    “以为天下事都是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便可以成就的。譬如市易法,青苗法反对之议民间已是如沸了,似韩公,欧阳公,富公,文公等等都是多年的宰相,他们都认为不可。就算你是极高明的道理,也是一时不能合用于世的。”

    陈睦,蔡卞都是齐声称是。

    章越对陈睦道:“我打算联高丽以拒辽,你看如何?”

    既是党项与辽国正式结盟,那么章越也要有所动作。

    陈睦出使过高丽。到了熙宁八年,宋与辽因划界争论,章越让安焘和陈睦二人出使高丽探听虚实,正式恢复了与高丽的邦交。

    为何高丽与宋朝邦交会中断?

    这要从辽与高丽的战争而言。

    辽统和四年起,高丽与辽战争一共打了三场,辽国虽国力碾压高丽,但打得并不轻松。前两次都是惨胜,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索性被高丽给打败了。

    这一战辽国诸多大将阵亡,十万精锐辽军(天云军,皮室军)只剩数千人逃得性命。

    之后辽与高丽议和,但辽国仍在鸭绿江以东建保州城威胁高丽,高丽建千里长城防备契丹。

    在辽与高丽三次征战之前,高丽为了对抗契丹一直奉行越海事宋的政策。

    但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后,辽国开始第二次攻打高丽前,宋朝这时候已是转向中立。

    此后辽国还欲借宋军征讨高丽,当时是皇太后刘娥当政,她还打算同意,结果遭到宰相吕夷简的反对才作罢。

    第三次战争后,高丽停用宋朝年号,接受了辽国年号。因换了宗主国,高丽与宋邦交几乎断绝。

    此后高丽几乎不再朝贡宋朝,一直到了到了熙宁四年高丽国主派民官侍郎金悌入贡宋朝,之后连续四度来宋朝朝贡。

    陈睦道:“这高丽自称承高句丽之名。”

    “我听说高丽与辽使有一段往来,辽使语高丽使,汝乃新罗地,高句丽之地,我所有也。”

    高丽使反驳道,非也,我国即高丽之旧也,故号高丽,都平壤。若论地界,上国之东京,皆在我境,何得谓之侵蚀乎?且鸭绿江内外,也我境内。”

    “其实高句丽早已为唐所灭,国人大多俘至中国,现在不过是新罗种,亦自称高丽。”

    “不过富郑公言,高丽自谓夷、齐之后,三韩旧邦,诗书礼义之风,不减中国。契丹用兵,力制高丽;高丽亦力战,后不得已而臣之。”

    蔡卞问道:“为何几十年高丽主动与中国往来呢?”

    陈睦道:“高丽国主王徽对中国亲善。据说王徽时常诵令《华严经》,祈愿来世生在中国。有一次王徽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