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第3/3页)
小说是分不开的。关于全景式小说,回忆一下《2666》如下的段落是不多余的:小说中的一个主角,阿玛尔菲塔诺,在跟一个喜欢读书的药剂师谈话后,假装泄气地思考中篇小说(行文中引用了梅尔维尔的《巴托比》或者卡夫卡的《变形记》)日益提高的声誉、从而损害了长篇巨著小说的发展(行文中引用了《白鲸》和《审判》)。
阿玛尔菲塔诺想: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荒谬选择啊!连这些有文化的药剂师也不敢面对那些激流般不完美的巨著,可正是这些巨著在陌生的领域里开路的啊。他们选择了文学大师的完美习作。或者也同样想看练剑时的大师,但丝毫不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战斗:大师在战斗中与那些让我们大家感到恐惧,那些能吓倒我们、让我们生气、有鲜血、致命伤口和臭气的东西搏斗。(详见第229页)
接下来是书名问题。这个神秘的2666——实际上是个日期——表现一个高潮点,把作品的不同部分整合为一体。如果没有这个高潮点,整体性会失衡、无果、悬疑在虚无中。
《2666》中有大量笔记,作者在其中一个里说明,作品里有个“秘密中心”,可能藏在应该注意的“有形中心”的下面。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认为这个“有形中心”可能是圣特莱莎,即美国-墨西哥边境的华雷斯城的忠实写照。小说的五个部分最后都汇集到了圣特莱莎。那里发生的罪行构成了作品令人震撼的背景(书中一个人物说:“那里藏着世界秘密。”)。至于这个“秘密中心”不正是2666整部小说躲避的日期正在指明的吗?
《2666》的创作占去了波拉尼奥生前最后几年的时光。但是,这部作品的构思和设计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如果追溯起来,那在波拉尼奥一些作品里都可以感受到它的脉动,尤其是自从完成《荒野侦探》(1998年)之后陆续发表的作品中,另外《荒野侦探》完稿于墨西哥的索诺拉沙漠里也绝非偶然。将来一定会对这些脉动进行仔细的钩沉。眼下指出一处很有说服力的例证足矣:1999年发表的《护身符》就可以听到这样的脉动。重读《护身符》可以看到2666这个日期给出的清晰线索。《护身符》的女主角奥西里奥(《荒野侦探》的人物化身)讲述了一天夜里如何跟踪阿图罗和埃内斯托去墨西哥城的格雷罗居民区,这二人去找“嫖客王”。她是这样说的:
我跟着他俩。看见他俩快步沿着布卡雷利大街走到改革大道,看见他俩不等绿灯亮起就穿过了改革大道;他俩长发乱成一团,因为这个钟点的改革大道夜风强劲,改革大道变成了风筒,变成了楔形肺,让城里的哈气流过;后来,他俩走上了格雷罗大街;他俩的速度慢了一些,我快了一点;这时格雷罗居民区特别像墓地,但不像1974年的公墓,也不像1968年的陵园,也不像1975年的坟场(奥西里奥故事里发布的日期),而是像2666年的丧葬之地——一个遗忘在死者或未降生之人眼皮下的公墓,一个想忘却一点什么,结果却遗忘了一切的死亡眼皮下的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