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2/3页)
技师,不是艺术家;更是个建筑师,不是画家。到1912年,他已能用铅笔作画,水彩画也画得不错,油画画得更好。
他稳步地工作着,所画的画通过雅各布。阿尔登伯格和其他画商销了出去。希特勒本人再也不吹嘘自己的才能了。他的同伴们常常聚集在他房内赞赏他的作品,他则轻蔑地说,他是外行,画画还未入门。他认为,他的真正天才在于建筑。后来,他私下对一友人说,他作画是为了赚钱,他真正喜欢的那几幅画都是以建筑为主题的。经济条件稍有改善后,他的外观也有所改善;衣着虽旧,但干净多了,胡子也剃掉了。他已获得人们的尊敬,连曼纳海姆的主管也会跟他聊天了——“这是房客很难得到的荣誉”。
他的举止也端庄多了。他虽然仍继续争论政治,但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训。“我学会了少说多听,多听反对意见。他们的意见异常原始幼稚。”他发现,树敌的办法并不能控制他们的心。
最能显示希特勒成熟程度的莫过于他的书房。为表示对他的崇敬,谁也不想去占他最喜欢的窗前的位子。若有新客想占这个位子,有人便会说:“那位子有人了。那是希特勒先生的位子。”一位叫卡尔。霍尼希的新客很快便发现希特勒与众不同。“在那些日子里,我们都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在我们中,唯有希特勒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程。“他对霍尼希说过,进美术学院他虽遭拒绝,但他不久要到慕尼黑去完成他的学业。
在书房中,希特勒是知识阶层的核心。霍尼希回忆说,“因为他每天都坐在位子上,天天如此,几乎毫无例外。只是去送画时他才离开,但时间也很短。他的性格也古怪。总的说来,希特勒为人和善,也很可爱,对每个同样的命运都有某种兴趣。”希特勒虽然与人和睦相处,霍尼希与他还是有距离的。“谁也不敢去占希特勒的便宜。不过呢,希特勒本人并不骄傲,也不傲慢。相反,他心肠很好,也愿帮助别人。如果某人需要50个铜币,以便再宿一晚,他会慷慨解囊,几次我都见他拿着帽子去募捐。”
在一般的政治辩论中,希特勒除继续作画外,偶尔也会插上一两句话。
不过,一旦出现“赤色分子”、“耶稣会会员”这样的字眼,或某人的发言“惹了他”,他就会唰地立起来与人争辩,“非常冲动,顾不得言语粗鲁”。然后,他便把手一挥,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似乎在说,真遗憾,跟你说的每个字都是白浪费,你永远也不会懂的”。
在某种意义上,希特勒已与维也纳及其下层人民媾和。他已取得了成绩,得到了别人的承认。至此,维也纳已没多少东西给他了。近几月来,他的思想已转向德国这个“祖国”。
在他床头的镜框中有这样一句口号:我们自由和光明正大,我们坚定,我们仰望祖国!万岁!
在哈布斯堡王朝这个迷人的首都,他度过了五年半的光阴。这五年半中他对维也纳是又爱又恨。关于他生活中的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