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剧变之始 (第3/3页)
逃到西边去,享受他们梦寐以求的“民主和自由”,当然更多人是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早些时候,东德方面也放宽了对出入境的限制,此后的一年时间共形成了三次比较大规模的移民潮,约有10万名东德人逃亡到了西德。这个时候,无论东德当局想要用怎样的方式补救,都无法扑灭这场大火了。首先执政当局就有着摇摆不定的政策走向,一会儿放宽,一会儿又加强,而且当越来越多的人被煽动走上街头,抗议现有体制,并希望更加开放和民主的时候,不管这股共识是煽动起来的,还是人们早已有之,反正都形成了十分庞大的民意压力。
而中国这样的国家本身凝聚十亿人的共识就很困难,大量的农村人口和较低的发展程度,本身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土壤,知识分子和中上层阶级借着外国的力量鼓动,比较难以打动这些更关注现实生活于所谓意识形态的问题,并且对于CP有信任感和眷恋的人们。
针对本国的问题,齐一鸣也打了很多预防针。比如越来越细密的各种法条和推动法制化的发展,早一步把红线画出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一些新原则的订立,确实助长了一部分右派分子的气焰,比如国家宪法中已写明私人财产同样神圣不可侵犯,比如人民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等。他们自然也想跟一切的革命者一样打算得寸进尺,不过并不如东欧国家那么成功。
首先国家开始宣传新的社会主义义利观,糅合了当初早些年的很多理念和新发展出的东西,也夹杂了一些传统文化的观点。基本上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另外还有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和统一问题。一个商人能够发财很好,但是前提是发财的途径是合法的。同时,经营者应该考虑发财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一个人不应该单纯以赚钱发财为目的,齐一鸣撰写的理论著述中认为,私人经营者发财是在实现个人更好生活条件的同时创造社会财富并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正直而且值得尊重的经营者,合法经营致富值得钦佩,但致富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了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出现冲突时,需具备利他主义精神,为了更多人的福祉和未来人的利益,应该有“重义轻利”的观念。而在同时能够造福社会和自己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财富的累积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资本主义那一套利润是一切的源动力被共产化和本地化了,齐氏哲学也提到,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排除简单的自私自利而更多依靠人们的觉悟。由此,社会主义真正脱离资本主义血腥和蛮横的窠臼,上升到真正进步而有发展前途的社会制度。
齐一鸣觉得,一套意识形态下的社会制度不仅仅是如何进行政治管理的问题,人民的思想、生产力水平、外部环境等条件都有一定的作用。完善本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绝不是学苏联那样架起一个框架就完成的,需要完善得地方还相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