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3页)
正德道∶"朕适才梦中匆急,并未问及美人名姓乡籍,好不令人气恼。但朕尝闻,冀之北土,好马生焉;古之名都,美女聚焉。此两美人,一定生在苏杭扬潮等州地,少不得另日朕就要云游各方,留心访访踪迹罢。"谁知此话出自正德之口,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太监将此话记在心里,却无端弄出许多事端来,此是後话,暂且不题。
且说这太监乃河南南阳人氏,父张义,母陈氏。张义贩卖药材为生,积下万贯家财,但夫妻二人年过四旬。未有一男半女,一日张义到河北沧州收买药草,路过一荒岭,见一弃婴,生得白净面皮,且眉目清秀。张义便拾回收为义子。取名张达。
数年弹指即过,张达已长大,生性轻佻,善戏虐,口舌伶俐。下棋投壶,博弈踢球,无一不精。年十七,张义病故,陈氏更是溺爱。以致不务正业,妄结浪游。十八岁时,陈氏亦亡,张达益加狂荡,赌博酗酒,无所忌掸。不数年,家业荡尽。连住处也变卖了,落得一贫如洗。
因思有个族叔张俊,遂欲投他处,求得出头。
这张俊,系二甲士出身,时官拜吏部天官。乃张义之从兄弟,达之从叔也。与张义颇相得,前因了忧回家,後遂挈家移居苏州府城内。家资富饶,张达故欲望其提携,遂收拾上路。
一路晓行夜宿,已至苏州府,寻店安歇。问店家,方知张吏部家在同仁街,是晚饱餐就寝。
次日早饭後,张达便备下名帖,来到张府前。对把门家人说明,家人道∶"老爷不在家里。"张达恳逑家人把帖投进後衙。
夫人李氏见了名帖,心想∶"张义家业富足,张达到此,必是无聊放荡。"即传进後堂。
张达拜毕坐下,李夫人着人奉上茶来,夫人道∶"贤侄在家料理家务,何由到此?"
张达微微一顿,便道∶"只因父母双亡,家业萧条,望婶娘写一信附小侄进京,托叔父图个谋生。"
夫人道∶"你叔为官清正,从不敢妄荐一人。贤侄进京,想也无益。"遂令家人取出银子,对张达道∶"此银十两,贤侄权作盘缠回家。切不可进京。"
张达不悦道∶"婶娘是不肯写信提携,小侄又非来戏言,银子可收回去。"言讫,也不辞别,竟悻悻出前堂而去。夫人不禁大为失色,这且不题。
且说张达出了张府,一路懊恨道∶"若他日得志,必设法於他一家,方可解恨。"忽又转念道∶"适才送我银时,一时逞能未取,如今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不若投河身死免受辛苦。"想到此时,已是万念俱实,心中凄惨,出得城来,惶惶间欲寻溪河自尽。
行至荒郊,迎面来了一道士模样之人,白发长髯,着一身青布衫子,手执杖须左右摇晃,精神十分清朗。
那道士劈面就道∶"切不可寻短见!论你日後,定有富贵无涯。"
张达道∶"道长既知我欲寻短见,谅心知我苦。怎说甚麽富贵?"
道人笑道∶"贫道善知过去未来之事,怎不知你的委曲?今不如阉割进京,做个太监,可尽得荣耀。"
张达到∶"割了阳物,岂不死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