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第2/3页)
荧幕,后面架着个放映机就开始放映《刀马旦》。
与会的众人当中,大部分都没看过康剑飞的电影,主要是没有观看的渠道,就连陈凯哥也是如此。
开场就是荒唐的军阀,要娶唱戏的钟楚虹做姨太太,接着一连串滑稽场面让会议室里不时发出轻笑声。
电影局的官员看得最轻松,只需要当观众欣赏就行,不时乐不可支地笑出声来。
不过像王洋、陈凯哥这些内地电影人,看到最后却面色沉重,许多笑料他们笑得很苦涩,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片子跟这部《刀马旦》差距实在太大。
不提电影的剧情,只说镜头、配乐、武打动作……甚至是电影的画质,《刀马旦》几乎是全面碾压现今的国内电影。
由于时间的问题,在放映完《刀马旦》后,大家就要开始会议交流讨论,而《黄土地》的放映和讨论则要放到下午去。
当荧幕上升起《刀马旦》的结束字幕时,会议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北影厂的厂长王洋是有渠道观看境外电影的,不过他以前只看左派公司的片子,此时不由地感叹道:“以前只觉得《少林寺》拍得好,没想到香港还有《刀马旦》这样的电影。”472 交流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对于会议室里的某些老艺术家来说,《刀马旦》在内容上显得媚俗与浮躁,不是真正地抒发和赞美革命情怀的电影。
不过今天并不真的是在开会,而是电影局那边接到中央任务,要他们多多与康剑飞拉近关系,所以才弄出这么一场不伦不类地交流会。
所以即便是他们认为不好的东西,这些老先生也会“顾全大局”,不会随口乱喷康剑飞拍得不好。
除开思想陈旧的部分电影人,像陈凯哥这种新生代导演,则是非常欣赏康剑飞这种电影叙事方式。而且《刀马旦》的雅俗共赏让陈凯哥茅塞顿开,脑子里突然想明白:原来革命题材的电影还可以这样拍——电影局对《刀马旦》的定义就是革命影片。
“我认为康剑飞导演的这部《刀马旦》,它首先人物形象非常鲜活,几位男女主角各有特点,而且不是伟光正的英雄形象。他们有着贪财、懦弱、冲动等等方面的缺点,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的爱国情操,反而让观众觉得更加亲近和喜爱,因为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率先发言评价的是陈怀凯,这老爷子正是陈凯哥的父亲,也是北影厂的知名导演。
陈怀凯以前也是在香港闯荡过的人,在李永祖、张善琨的永华影业工作,建国前夕返回大陆拥护g产党,1949年就荣升中央电影局副导演(副导演即是工作也是职称)。
这种资历已经深得不能再深,就算是北影厂的厂长王洋,也只能跟陈怀凯朋友相称,不能强行命令他做什么。
“陈导演说得鞭辟入里,”另外一位北戏的教授何新怀接着话头说,“领导人说要改革开放,这个改革开放不仅仅是发展经济,我们中国的电影经过十年的停滞发展,也是需要改革开放的。像张导演的《少林寺》,就是大陆和香港电影合作的典范。在电影合作交流中。我们的电影工作人员,也学到了许多香港电影技术。《刀马旦》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它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