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4章 危机扩散(十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174章 危机扩散(十六) (第1/3页)

    “先生们,你们参加过工人区失业工人集会么?”议员塞西尔•罗得斯在议会里面大声说道。

    这个问题过于尖锐,所有议员都不敢吭声。英国经济起起伏伏,经济危机十年一次,失业工人们在议员老爷眼里如同洪水猛兽。这倒不是说这帮议员们天生就良心丧尽,甚至在这帮人执掌了权力之后也不意味着他们的怜悯心从此完全枯竭。但是,这帮人是有立场的。让议员先生们讨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最后惠及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他们会谈。可公开谈失业工人,还是用某种程度认同失业工人理念的语气去讲,这无疑是大忌。

    “在那些会议上,我听到工人们喊得最多的只有一个词,‘面包’‘面包’‘面包’!”塞西尔•罗得斯根本不在乎其他议员的目光,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他,他对自己的评价挺高。包括赚钱能力与道德水平。

    “我想很多议员,或者说所有议员都知道一件事。根据《泰晤士报》报道的消息,中国已经提出了国家兜底的社会制度。由于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超出了中国人食用的绝对上限,他们准备以保证人民吃到不至于挨饿的粮食为基础,建立起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对这个体制,我们有批评,有嘲笑。可是我相信,在中国失业工人的集会中,大概是不会喊出‘馒头’‘馒头’‘馒头’的呼声来。”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食品的介绍栏目在欧洲挺多。中国餐厅在欧洲开始流行,塞西尔•罗得斯自己也吃过中国馒头,很清楚中国的馒头等同英国的面包。

    “中国为什么强大起来?在东南亚,他们生产棕榈、橡胶和柚木。在苏丹,他们生产食盐与苜蓿。在东非,他们修铁路,开矿山,源源不断的把金、银、铜等物资送回他们本土。在北美,我们曾经视为负担的殖民地在中国人手中变成了拥有上万英里铁路的富庶之地。平原上有无边无际的农场,山区则是大量的葡萄园。我听说在北美西部的河口地区,中国人甚至搞起了人工孵化鲑鱼卵的工作,50%以上的鲑鱼卵都能孵化成功,让中国人每年都收获更多的鲑鱼。”

    “几百年来,我们英国的船只在这些地区来来往往。船上的英国人在望远镜里面看到那些陆地之后,只是轻蔑哼一声,称其为蛮荒之地。或者带着疑惑问,那里能够捕猎黑奴么?”

    一阵自嘲的笑声从议员群中传出来,塞西尔•罗得斯把英国人描述的非常形象。直到中国人登上东非的土地之后,英国人乃至整个欧洲人才明白,原来盛产粮食的肥沃之地并非只有埃及尼罗河两岸那块。

    苏丹在欧洲人的印象里原本是酷热荒漠,尼罗河从沙漠中滚滚而过。现在欧洲超过三分之一的苜蓿都是从苏丹进口,品质高,价格低,欧洲农场主们都爱用。连盛产苜蓿的荷兰都成了苏丹苜蓿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