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2/3页)
大多数孩子都不免平常,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感情往往造成了压力。
5.心理与生理差异的压力。人到中年,身体状况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心理造成压力等等。
在赛利医生的应激学说中,还将压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警戒反应阶段、抗拒阶段和衰竭阶段。
初始警戒反应阶段,是由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共同运用而产生作用的。这种反应,由交感神经刺激肾上腺素,同时由丘脑下部启动脑上垂体,产生了一种激素;肾上腺便会利用这种激素,调整身体作出适应性的防御措施。
若压力源(如皮肤的一处破损处)只是威胁到局部范围,那么,破损的这一部分便会发炎,以起到封闭性的保护作用,便于免疫系统驱逐“侵犯者”,起到治愈受损的组织的目的。如果威胁不限于局部,如心理方面的疾病或潜在的环境公害,一般适应综合症便会动员身体作最大的生理反应,这就是抗拒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些人对压力源的心理反应犹如“斗士”,立刻将这种不良情绪压力排去;而另一些人是“躯体化者”,他们拒绝体验压力带来的影响,将压力局限于体内某一处,那么就会产生头痛、背痛、消化不良、或更严重的身心疾病;另外还有些被称为“心理演化者”的人,他们以忧愁、焦虑、消沉或慢性紧张来表现他们对于压力的抗拒。
显然,前两阶段会使身体的重要资源蒙受损伤,往往还会导致第三阶段,即衰竭阶段。因此,如果疲劳的人得不到充分休息以恢复体内平衡,压力便会使人产生一系列人格障碍,逐渐损毁身体,情绪的健康,造成身心崩溃。
面对压力,一些人认为它有益,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有害。认为它有害的人对于越来越大的压力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出人格障碍,会逐渐侵蚀人体的身体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压力管理学身心疾病无疑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而身心疾病又与压力密切相关。
现实生活中,身心疾病不胜枚举,几乎每种疾病都有其情绪诱因,而所有的情绪诱因都或多或少地起源于外界压力,即社会环境形成的压力。可见压力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应当怎样化解压力,克服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实现自己的成功抱负呢?这里就要涉及到一门学问——“压力管理学”。
事实上,我们可能看到两位同时从一个公司一个职位失业的人,一位因不堪重负、灰心丧气而得了重病;另一位却因开朗乐观,终于在别的岗位实现了自身价值。这种结果固然与两人的机遇、性情等不同有关,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就是两人对待挫折和压力的不同态度对身心两方面影响都有很大关系。
现代心理医学的研究也证明,在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效应中,外来压力并未直接导致疾病,但是外来压力的变化常常影响、恶化了一个人的情绪,从而导致疾病。因而,个体的评价和应对方式,对外来刺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