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认罪 (第2/3页)
轻。
招供!
朝中数位官职不低的同僚,竟然一个接一个主动跑到大理寺招供,都不用大理寺官员询问,简单明了说出自己为何来大理寺,
紧跟着,如同竹筒倒豆子似的,将自己在叶氏一门犯的那件案之中起到的作用,及受何人指使,一五一十吐出口,并毫不迟疑地签字画押。面对这样的一幕接一幕的场景,大理寺众官员惊怔过后,唏嘘不已。
想到皇帝还等着案情进展,主审叶氏一族谋反案的官员,拿着一沓供词,迅速前去永康帝面前呈上。
御书房。
“信件果然是伪造的。”
永康帝一页页翻阅完大理寺那位主审官呈上的供词,脸色沉冷,目中尽显厉色:“罗福海,传三皇子和岑侍郎速来见朕!”
罗福海应声是,躬身后退数步,继而转身走出御书房,对候在外面的两名小太监吩咐了句,下一刻,那俩小太监很快疾步离去。
岑侍郎不是旁人,正是岑贵妃的父亲,三皇子的外祖父,近日来,被朝中不少大臣明着暗着讨好,可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但昨日出现在菜市口出现的变故,令岑侍郎和三皇子皆感到甚为疑惑,尤其是叶氏一门的案子要发回大理寺重审,这样一个变故,
无疑对岑家、对三皇子不利。收到岑贵妃从宫中传递出的压力,岑侍郎昨个一晚都未阖眼,与幕僚在书房商量对策,然,
直至天明,都一筹莫展。好吧,也不是一筹莫展,按照府中幕僚出的主意,最好能把手伸到大理寺,只要大理寺那边的主审官,
对叶氏一门的案子没有新突破,那么皇帝即便想给叶氏一门翻案,终了,自然于事无补。可是岑侍郎摇头,言明行不通。
原因很简单,大理寺的主审官铁面无私,前面之所以没对叶氏一门的案子多插手,源于皇帝拿着三皇子安排的官员递上密折,
源于皇帝按照密折上的内容,不假思索,就命御林军包围承恩公府,干脆利落从承恩公的书房暗格中搜出和敌国勾结的密信,
且命御林军在皇后宫中搜出皇后和承恩公暗中图谋的书信,给承恩公,乃至叶氏一门果断定罪,且火气上涌又是废后又是废储,总之,皇帝那一番雷霆万钧般的操作,是他们暗中布局多时,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的。
现如今,虽说他们在谋事时谨慎再谨慎,自认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可是这也难保不会出现个万一,所以,不管是岑侍郎,还是三皇子,都不敢赌,担心大理寺重审叶氏一门的案子真发现什么不利他们这一方的证据。
皇帝目前有七子,单单成年皇子就有五人,大皇子由于有外族血脉,被排除在继承大统之外,二皇子幼时跌落假山摔断腿落下残疾,
亦排除在承大统之外,这么一来,成年皇子有资格夺储的,便剩下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
不过,四皇子生来体弱,又是个无欲无求的,很自然地被朝臣、被三皇子、五皇子无视,熟料,一夕间四皇子被贬为庶人,被发配边疆,登时,宫里宫外,不少人愕然不已。
假的!
这是无数人的心声。四皇子体弱是假的,四皇子无欲无求,温润如玉是假的,不然,怎会被皇帝一怒之下贬为庶人,发配边疆?
三皇子、五皇子闻知四皇子出事,短暂愕然,随之是心有余悸——什么叫会咬人的狗不叫?非四皇子莫属!
试想想,众兄弟为夺储,明争暗斗,互相拆台,互相打击对方的势力,弄不好,到最后全部出局,而这时,那个无欲无求的兄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储君之位和白捡有何区别?
好在四皇子这个藏得极深的竞争者毫无征兆地陡然出局,三皇子和五皇子皆不由松口气。二人想着,现今太子被废,七皇子尚且年幼,
那这未来的储君,起码有一半机会是自己。这是三皇子谦虚的想法,实际上,在三皇子看来,哪怕叶氏一门的案子,皇后被废,
太子被废,有五皇子一方势力部分功劳,但五皇子的母妃仅位居嫔位,又不怎么得宠,外家更是不给力,如此一来,明眼人都能看出储君之位到底是谁的囊中物。
奈何事事万变,就昨日菜市口那一出,将储君之位视为囊中物的三皇子瞬间慌了神,为免自乱阵脚,这位皇子是硬忍着没亲自和岑侍郎碰面,
暗中着人接连弟消息到岑府,催促岑侍郎,他的亲外公赶紧想法子,阻止大理寺正常审理叶氏一门的案子。
今日早朝,永康帝如往日一样,高坐在龙椅上,喜怒不形于色,但文武百官谁脸上有个细微表情变化,无不落在永康帝眼里,且要说的是,岑侍郎、三皇子二人,在永康帝重点观察范围内。
眼中无神,一看就没怎么睡好,而为何会这样,永康帝有前晚做的那个梦在,不得不把叶氏一门犯的案子和岑侍郎、三皇子挂上钩。梦有被验证,永康帝相信四皇子不会无的放矢,随便对林氏说那些。
何况永康帝在四皇子被发配边疆,临出宫前,有单独和四皇子待了会。期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