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20章 (第1/3页)
这是柏拉图式的又是基督教式的爱。——除此以外,席勒的《欢乐颂》,在十九世纪初期对青年界有着特殊的影响。贝多芬属意于此诗篇,前后共有二十年之久。第一是诗中的民主与共和色彩在德国自由思想者的心目中,无殊《马赛曲》之于法国人。无疑的,这也是贝多芬的感应之一。其次,席勒诗中颂扬着欢乐,友爱,夫妇之爱,都是贝多芬一生渴望而未能实现的,所以尤有共鸣作用。——最后,我们更当注意,贝多芬在此把字句放在次要地位;他的用意是要使器乐和人声打成一片,——而这人声既是他的,又是我们大众的,——使音乐从此和我们的心融和为一,好似血肉一般不可分离。
六宗教音乐
作品第一二三号:《D调弥撒曲》(MissaSolemnisin)——这件作品始于一八一七,成于一八二三。当初是为D奥皇太子鲁道夫兼任大主教的典礼写的,结果非但失去了时效,作品的重要也远远地超过了酬应的性质。贝多芬自己说这是他一生最完满的作品。——以他的宗教观而论,虽然生长在基督旧教的家庭里,他的信念可不完全合于基督教义。他心目之中的上帝是富有人间气息的。他相信精神不死须要凭着战斗、受苦与创造,和纯以皈依、服从、忏悔为主的基督教哲学相去甚远。在这一点上他与米开朗琪罗有些相似。他把人间与教会的篱垣撤去了,他要证明“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与哲学更高的启示”。在写作这件作品时,他又说:“从我的心里流出来,流到大众的心里。”
全曲依照弥撒祭曲礼的程序,按弥撒祭歌唱的词句,皆有经文——拉丁文的——规定,任何人不能更易一字,各段文字大同小异,而节目繁多,谱为音乐时部门尤为庞杂。凡不解经典及不知典礼的人较难领会。分成五大颂曲:(一)吾主怜我(Kyrie);(二)荣耀归主(Gloria-);(三)我信我主(Credo);(四)圣哉圣哉(Sanctus);(五)神之羔羊(AgnusDei)。全曲以四部独唱与管弦乐队及大风琴演出乐队的构成如下:2flutesD;2hautbois;2clarinettes;2bassons;1contrebasse;4corshorns();2trompettes;2trombonestimbale;外加弦乐五重奏,人数之少非今人想像所及。——第一部以热诚的祈祷开始,继以An Bdante奏出“怜我怜我”的悲叹之声,对基督的呼吁,在各部合唱上轮流唱出。五大部每部皆如奏鸣曲式分成数章,兹不详解。——第二部表示人类俯伏卑恭,颂赞上帝,歌颂主荣,感谢恩赐。——第三部,贝多芬流露出独有的口吻了。开始时的庄严巨大的主题,表现他坚决的信心。结实的节奏,特殊的色彩,trompette的运用,作者把全部乐器的机能用来证实他的意念。他的神是胜利的英雄,是半世纪后尼采所宣扬的“力”的神。贝多芬在耶稣的苦难上发现了他自身的苦难。在受难、下葬等壮烈悲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