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2/3页)
脑筋的时候,的确是罕有人能及,但就她的个性和经历而言,实在她很厌恨那些无聊的争权夺势,为了利益丑态百出。
当然,没钱万万不能的道理她很明白。但三郎的位置注定他们和捞钱没有缘份了。但是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在她看来,俸银禄田就够一家大小嚼用了,即使风波起伏得这麽厉害,也曾有门可罗雀的时候,但毫无血缘关係的继外祖却一再遣人关切,参股红利也没在他们最落魄的时候昧下来,反而早早送上门…这些也就够有馀裕,有个什麽急用也不会轻易拿不出手。
她自己的嫁妆经营得还不错,将来儿聘女嫁是不用愁的。
钱,够用就好。食顿不过斤许,眠卧不满一丈之地。珠翠华服,胭脂水粉,又不能时时刻刻看镜子,便宜的还不是别人的眼睛?荆钗布裙也就够了,不妨碍做活爬树跳屋顶,三郎见了照样眼睛一亮。
那有什麽理由要去争更多更奢华的物事儿呢?不当吃不当用的,还得留神别砸了,一个声响一堆银子,多心疼。争权势更是给自己找麻烦…吃饱没事干才会去找堆事儿给自己劳心劳力。
大概是閒出来的毛病儿。真的太閒,何不去学陶侃搬砖,最少锻鍊到了体魄。
虽然三郎不太跟她讲朝廷事,但跟他到处监斩抄家,还看不出首尾,白瞎了她身为傅氏嫡传的身分。
说起来,慕容那个死鬼前皇真是遗祸千年。有三分脑筋的都知道内不用太监,外不重外戚吧?不用太监这点倒是守住了,但是倚赖皇后(现今太后)娘家人也倚赖得太深了吧?完全是个小事精明大事煳涂的料,只能用间歇性脑麻形容,比羊癫风还严重。
对自己的儿子防范忌惮得这麽狠…也就是因为怕儿子等不及让自己「崩」了当皇帝,对外戚却信赖放纵…尤其是襄国公,宠信到没边。除了外戚们不会威胁到帝位,还有个儿时情谊--襄国公是先帝伴读。
结果好了吧?十三个皇子,被疑神疑鬼的脑麻父皇逼得结党自保,骨肉相残,最后或死或废得超乾淨…剩下一个远封在外的顺王。这场皇家脑残的自我攻伐,最大得益者不是天天摔冠冕喊不干的政德帝,而是趁着先帝跟着儿子们对干时,无暇国事时,趁机坐大的外戚。
芷荇非常难得的同情起政德帝…这真是个超级烂摊子,是个人就不会想干。襄国公把持朝政一二十年了,大半个朝廷都是他的人。子弟、门生、爪牙…捐官成风,只差没叫卖了。银子呢?国库空虚得连老鼠都没有,所有非正常收入都流向襄国公府和一干外戚家裡了。
结果这些傢伙居然有脸骂皇帝卖官鬻爵--起码卖商家的官爵是虚衔,银子缴得是国库。人家都肯脑袋拴在皇帝的腰带上跟着做事,打通情报路子了,赏个虚衔给后代子孙在家世上垫高一点,让取得功名的难度降低些…不为过吧?
明显的,朝廷大臣不这麽想,连史官都义正严词又痛心疾首的浓墨一笔「贪婪昏庸」…好吧,他们是读书人,笔在他们手底,能怎麽办呢?
一路跟着三郎砍脑袋兼抄家,芷荇真感叹。这对「昏君奸臣」也不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