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3/3页)
头子了,早已未雨绸缪耳。
这人说风就是雨。三郎无奈的暗歎,平静的报告和北蛮交涉的过程。这事没这麽简单,烦琐複杂。北蛮诸部各有各的意见,自己还在打架吵嘴,他还得居中调停。
他暗忖没有这麽快就能回京,反正他那个暂时了好久好久的钦差御史就没卸下过,名分上是可以继续留在燕云处理,看皇帝这麽颓丧,想来莫小公子是不肯认了…这个热血流氓大概也会希望他多留些时候,好让荇儿一併留下,将莫小公子治好。
不知道为什麽,他对皇帝生气总是气不长。
皇帝眼眶还有点红,无精打采的扔了一个折子给他,「喏,任书。」三郎狐疑的看他,打开折子…然后睁大眼睛。
皇帝将他任命为「燕云节度使(代)暨钦差御史」。正三品。
这个任命很微妙,最微妙的点就是两个都是临时职。大燕朝不轻封节度使,因为这是个军政民政一把抓的职位。大燕传世至今,是最容易出毛病的职位--太容易养人野心了。
后来即使封了节度使,也是三年一任,必定升降,连任是不可能的。通常是有天灾人祸后需要一个够份量的总坐镇才会封节度使。
但皇帝封给他的这个节度使,却是「代」,也就是暂替,可皇帝不可能派其他人来接这个「燕云节度使」。这个「代」的微妙就是,代多久是皇帝说了算,跟吏部没有关係。
对三郎而言,资历上却是「翰林外放」,不管是知事郎还是总知事,名位上都隶属翰林院。
也就是说,他在燕云不但军政民政一把抓,还可代天巡狩,权力简直是无限大了。而且会待很久,等回京时,他恐怕立刻就得入阁拜相。
「皇上,您确定吗?」三郎皱起眉,「这任令不妥…」「这是最妥的任命了。」皇帝叹气,「三郎,不差啦。你好歹还有个缓刑,燕云儘可让你鬆快几年…难道你想回京去跟老冯家打交道?北蛮交涉、燕云军政民政统合…你会很忙,但会忙得舒心快意。这是咱们国门,三郎你先看好了。试着淘摸几个不错的苗子,不要管门第了…会打的老军阀只会拥兵自重。有本事就拿自家钱养兵去自重,不要花大燕的军饷。
「制度、律法。算了…我跟你讲这干嘛?这你比我还讲究。燕云崩大燕就没了…不託给你我託给谁?这次是救急,但哪能救得长久?」三郎皱眉考虑了一会儿,「皇上,节度使真不能轻封。咱们早商议过了不是?襄国公之前逼那麽紧我们都没鬆口。这个口儿开下去将来就难办了…会出毛病的。顶多您让微臣『代参军议』,臣早领有御史钦差,其实也…」「份量太轻了。」皇帝摇头,「这样你累积资历根本就没什麽意义。我想通了。王熙那种货色都能当首辅,凭啥你不行?开玩笑。反正他妈的我就是昏君,你这佞臣的名儿也跑不掉。乾脆干发大的!趁机把天高皇帝远的燕云给料理好了。北蛮子这问题你也得抓紧,燕云咬着回纥尾巴,必要的时候围魏救赵,懂?」这样就能一次性的把两个缺口补起来。给他争到更多时间,好好的把内政理一理。
这对君臣一起沉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