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筹建合川钢铁联合公司 (第2/3页)
,办成一个政府衙门。
除此之外,杨兴认为煤炭应该与钢铁分开,铁矿厂与钢铁在一起经营。如此虽然导致在煤炭采购上有所麻烦,但是毫无疑问更增加企业活力。
对煤炭厂,铁矿厂,按照税法进行征税,对冶铁厂,对钢铁厂,则进行税收优惠,在投产三年内,政府不征收任何税收,以鼓励公司发展。
对管理,则建立健全各个部门,完全按照西方先进的生产模式经营。在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标准法作业,采用计件工资,以增加员工积极性,增加工厂活力。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规范化,流程化,一定要成立独立的品质部门,对来料,冶练过程,冶炼产品质量进行检查,对生产过程,作业人员资格,工作环境进行检查,关于这点,是没有谈的,也是必须做到的。
对于设立独立的品质部门,管质量,这可是新鲜玩意,旁边的赵渭宾解释道:“最初督军在南充与人合办嘉陵丝绸厂时,也是建立了一个品质部,专门负责质量管控。初时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包括我等都认为是养闲人,但让人奇怪的是,这些人在督军亲自培训几天后,派到丝厂各部门后,居然质量大增,现在四川丝绸、棉花在市场上质量直追东洋人,可以说与江浙丝绸、棉布部分上下,这可是一段佳话,我们都以为是督军神来之笔。”
另外,就是要在重庆大学下面开办一个矿业系,由王宠佑任系主任,培养矿业方面的人才。
还有办一个《矿业杂志》,以介绍矿物勘探的基本知识,以介绍煤炭开采,铁矿开采,钢铁冶炼等方面知识。
对于在重庆大学开办矿业系,王宠佑乐得像一个弥勒佛,中国人都天生乐于成为别人老师,虽然王宠佑是国外一个博士,但是在国内只是一个普通工程师,若是能够开办一所矿业学校,想到自己门徒满天下,王宠佑当即连说自己德薄才浅。
对于建立专门杂志《矿业杂志》,王宠佑由于喝过洋墨水,当然知道在国外,这种事情重要性,很多理论多半通过杂志报纸传递,但又考虑到自己精力有限,建议由其一位在汉冶萍的同学来担任。
杨兴大喜道:王先生,薪资不是问题,只要贵同学能来,我是热烈欢迎的。我开办《矿业杂志》与矿业系,主要是培养我国矿业人才,使之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这是保证我们国家矿业赶上国外的最基本保证。而合川钢铁联合公司,则是我国矿业人才摇篮,是一个实践基地。
王宠佑毕竟留学西方多年,听到这里时,当即表示到时候一定建立这样一个部门,也希望督军能够给大家上上质量方面课。
杨兴不以为意,掏出一个手抄本,递给王宠佑道:“王先生,这时我研究所得,到时给大家端详端详吧。”
……
经过两天讨论,批准了《合川钢铁公司筹建大纲》,确定由四川省投资1千万大洋,兴办合川钢铁联合公司。
随后,将约莫400万个大洋交与王宠佑与财政厅副厅长徐代戡,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以购买大型设备,以培养人员,以建立煤矿厂、铁矿厂,还有钢铁厂。
经过缴获滇军金库、剿匪、以及在惩办土匪恶霸的基础上,这几年下来,已经累计了700万个大洋,这些财产归杨兴自任处长、乔毅夫任副处长的军政处掌管。
在川军内部,旅长以上人员都知道杨兴掌握了这样一笔庞大的资金,具体数目,每年赢利杨兴都会向大家公布,杨兴将该款项命名为军人公积金。
如今为了建立合川钢铁联合公司,杨兴将所有老本全部贴进去了,除了留下100万个大洋作为应急资金外,其他的全部都交给王宠佑、徐代戡了。
随后建立合川钢铁联合公司筹备委员会,杨兴亲任筹委会主任,而王宠佑、黄大暹、王瓒绪分任副主任。
为了筹措合川钢铁联合公司建设资金,除了通过与黄大暹商定的方法外,当然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筹措民营资本,这几年,由于川东地区相对稳定,由于公路贯通,民营资本已经得到一定发展,各地存在大量的民间资本,听说新建钢铁公司,完全能在各地筹集数百万个大洋的资金。
对于人员,决定调派工程兵5团、6团,7团、8团,以参与合川煤矿基地、铁矿石基地、钢铁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