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2/3页)
,但仍然需要集中精力。结果,我获得了一些理解,这些理解对解析后面复杂的数学计算至关重要。
做完这两步之后,通过艰难的专注工作,我初步获得了一些成功。这些成功让我有胆量继续进行下一项重要的任务: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这个时候,我要强迫自己研究每一条辅助定理,并且推演论证过程的每一步,即补上中间漏掉的步骤。最后,我会用自己的话来写一个详细的总结。虽然这项任务极其耗费精力,但由于之前在相对简单的任务上花费了一些时间,所以在惯性的驱使下,我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每过两个星期,我都会回头来研究这篇论文。当所有任务完成之后,我总共经历了差不多15小时的刻意练习式的紧张感,但由于强度实在太大,所以感觉起来像是不止这些时间。幸运的是,我所付出的努力立即获得了成效。先不说其他的。以前,这份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对我来就是一个谜;而现在,我理解了它的全貌。以前,对于论文所针对的那类问题,除了写出这篇论文的几个研究者,几乎没人可以解决;而现在,我也可以解决了。接着,我运用自己的新理解,又证明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并且还在行业内的一场顶级会议上公布了这一结果。它现在成了我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而且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另外,还有一点更能说明这一策略的价值,那就是,我最后发现了那篇论文中的两个错误。结果,当我向论文作者指出错误时,我发现自己是注意到文中错误的仅有的两个人之一,而且他们还没有对其进行更正。要知道,根据谷歌学术搜索的数据,这篇论文已经被引用了接近60次。可想而知,他们的疏忽有多么大的影响。
然而,比这些小成就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试验让我明白了一个新道理:感觉紧张是件好事。我不再将这种不适感视为某种需要逃避的感觉,而是开始像健美运动员对待肌肉灼烧那样明白了它的作用:说明你所做的是对的。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决心要更大规模地进行这种论文解构工作,并且培养了三个小习惯,为的是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更多的刻意练习。这三个习惯如下:
“研究圣经”
在我的探求期间,我开始了一项称为“研究圣经”的例行工作。它其实是我存在电脑里的一份文件。这项工作的具体做法如下:我要求自己每周在我的“圣经”中写一篇论文的总结,而且这篇论文是我认为可能与自己的研究有关的。这篇总结必须包括对论文结果的描述、与前人工作的比较,以及取得这一结果所运用的策略。与一步一步试验性地解构那篇论文(正因为经历了这个过程,我才能够做到每周完成一篇总结)相比,这些总结没那么复杂,但还是会引起刻意练习式的紧张感。
时数记录表
刻意练习方面的另一个例行工作是我的时数记录表。它是一张纸,就贴在我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公桌的后面,而且我打算把它带到乔治城大学。这张纸上有很多行,每行都是一个月,上面记着当月我处于刻意练习状态的总时数。从2011年3月15日起,我开始进行记录。在那个月的最后两个星期里,我一共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