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3/3页)
场景摧残,就差当场落泪了。连忙告辞,小跑着钻入驾座。离开时他好生泄了一番,将汽车喇叭按得“笛笛”响,遭来秀水湖边好几个钓鱼老头的白眼。
哈哈,但愿其中没有李刚他爸。
金杨回到武江时,还不到下午五点,正好名正言顺去找李刚蹭顿饭。
有人也许要问,金杨费这么大的心给李刚带去他母亲给的补品,不是见面就会戳穿吗?错了,要知道,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表明一种态度。而态度这东西,说不如做。语言是最容易出问题的载体,甚至表达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惹来麻烦。沉默是金的最高境界,便是做而不说。
金杨只是要让李刚明白他对他释放出的某种讯息。至于李刚接受与否,那就是另一个层面上的考量了。不关金杨的事。他也无力去管。
金杨敲响李刚的房门时,李刚正考虑今天下午应该参加哪个饭局。其中江浩天的饭局着实让他犹豫,去,不好,不去,也不好。另外一个宴请某部级观察员的饭局,他不是主角,去不去无碍大局。
至于他和江浩天的关系,整个武江甚至西海了解内情的人屈指可数。他们的祖辈当年进京时,属于同一个系统的上下级,父辈往来密切,儿孙辈在京城也被归类于同一个圈子。
江浩天家有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四人,他排第三,上有一兄一姐,下有一妹。而李刚与他的妹妹是初中同学,虽然在京城来往较少,但也一起参加了数次饭局和几次活动,因而彼此交换过电话号码。
这种饭局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饭局,随便吃顿饭什么的,能一起上同一个餐桌的人,不管身份地位,最起码的意义是圈子。也就是说,某人即便是身份比他们高出一等,不是这个圈子的人,也没有资格参加“自己人”的聚会。
李刚一直认为江浩天是纯功利主义者,觉得他们不是一路人,因此对他始终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当江浩天在西北大省打下江山后,回到京都一直以边疆大员的身份自居,傲气凌云,隐隐连大名鼎鼎的京都四公子都不放在眼里。
本来他们呈天各一方之局,不管星辰变幻,日月陡垂,他们也不大可能产生交集。但是世事如棋,谁都不知道命运会将他们这样的棋子移向什么方位。几乎在一夜之间,李刚被遣往西北重镇武江,与公与私,他都不可避免和盘踞在武江的这条飞龙打交道。
而江浩天理所当然地觉得李刚是自己人。拍着胸脯表示要将李刚推上西海政治舞台的中心。
李刚从来没有这样认为。他甚至从没有想过会在远离京城的地方呆上三个月,他的祖辈曾经告诉过他,在华夏这个舞台上,要想获得重要地位,就必须在最大的一个舞台上表演。言外之意便是京都。离开了京都,诸如他的父辈们,顶天一个副省级。这对于一个曾经几乎占据华夏政治舞台中央的家族来说,是一种退步。
然而他的父亲这次一反常态的顽固,往往电话里他刚想谈调离的事情,便被堵死了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