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36章 (第1/3页)
即使没有被吞噬了生命的人中,又有多少人能生活得幸福或是能够充分地为国家效力呢?曹雪芹、吴敬梓、蒲松龄等没有在科举考试中胜出的人的作品,哪一篇不是一字一血地充满着对于八股取士制度的谴责的呢?而通过这八股取士制度胜出的人中又有多少是有着真才实学的呢?
有才能的人科举考试不能得中,这更不能不说是在中国已经盛行了千年的科举制度的悲剧。早在隋唐时期,曾经被人誉为“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的科举制度,本意是通过考试选拔更多的普通地主阶级中的人才来为国家效力,是一种巩固统治的好办法。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它却走上了反面,只能选拔庸才和顺民,不能真正选拔人才为统治者所用。1905年,这被伏尔泰等西方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甚是称赞的制度最终被历史舞台淘汰了。
和珅选择朋友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幼年遭遇不幸、科考又未成功的人,尤其是科场失意的读书人。像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这些人更容易成为他的密友。
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的汪如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般而言,我们会认为汪如龙这个盐商只是个商人,其实不然。汪如龙本系世代书香,祖父于康熙年间做过道台,父亲于乾隆初年也当过知县,后来辞官归隐,追随名闻天下的郑板桥学习书画。汪如龙亦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可惜汪如龙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皆名落孙山,而家中余钱无多,乃弃文从商,逐渐成为江南大贾。但是,你汪如龙再有钱,也是社会的底层。封建社会里,“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你商人再有钱,也是社会的最底层,也永远不会让人看得起。所以,作为汪如龙来讲,他还是要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商人身份。这时,他想到了和珅。
和珅随乾隆皇帝南巡时,受尽汪如龙尊崇。而且,汪如龙很会讨皇上欢心,和珅有意拉拢他道:“你我俱为读书人,又同科场失意,同是天涯沦落人,一起共创大业吧!”汪如龙也知道自己如能入得和珅门下,不但荣华富贵,权力、美色皆入己囊中,于是回道:“学生有先生为师,真乃如沐春风,岂敢不肝脑涂地以报先生?以后祈望先生多加照顾,多加栽培。”和珅满口应诺。就这样,汪如龙拜在了和珅门下。
除汪如龙外,严格说来,吴省钦、吴省兰兄弟二人也是符合这第一项基本原则的。
吴省钦(1729~1803年)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吴省钦之弟吴省兰(?~1810年)也在乾隆二十八年由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的,他曾是和珅的老师。
虽然吴省兰满腹经纶,但就是久久考不中进士。吴省兰的学生和珅一举成名后,吴省兰就想通过走和珅这条捷径,达到科考蒙混过关的目的。而此时的和珅兄弟二人正在培植党羽,也急需吴省钦、吴省兰这样满腹经纶的人为自己出谋划策。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吴省兰听说这一年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是和珅后,就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首先是登门去拜见和珅。他与和珅一见面就双膝跪倒,称和珅为老师,自称门生。和珅身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