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第2/3页)
下他们可怎么办?”
“这……唉!”
不知是这个问题过于艰深,还是别的缘故,士兵们的对答终于低沉下去,重新静默了。一直在旁边听着的黄宗羲,却感到心窝像被一只厚硕的、粗糙有力的手无意中揉捏了一下似的,那正在凉冷下去的血,一下子又重新涌动起来,沸腾起来。“啊,我刚才是怎么了?怎么会那样想?竟然打算就此认输——难道认了输就逃得过去吗?他们说得对,其实即使是死了也逃不过去!何况还有家里人,其他人呢?是的,绝不能就这样认输!如果连我们这样的人也认输了,那么这天下公理就更加连最后的支撑也没有了。绝不能认输!这是无疑的!”他咬紧牙齿,发誓一般地想。尽管如此,他却感觉得出,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地方正在破裂,在往外冒血,使他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他说不出这种感觉是因为什么——是悲愤?是憎恨?是绝望?是冤苦?似乎都有一点,却又不完全是。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他知道他的路并没有走完。不管前面等着他的是成是败,是利是害,是生是死,只要有一口气在,他还得走下去……
“太冲,快到岸了!眼下这军心已散,上岸之后怕会有变故,怎么办?”一个熟悉的嗓音在旁边低声说,那是他的副手王正中。
“愿去则去,愿留则留。”
“那么兄台你呢?”
“上四明山!”
“上四明山?难道兄不回家看看?也免得令堂大人担忧挂望!”
黄宗羲咬紧了嘴唇,没有回答。不过,这么强自抑制了片刻之后,他心中终于一酸,涔涔地流下泪来。
这当儿,堤岸上那闪烁于篱落之间的灯火,已经依稀可辨了。
附记
鲁王政权在浙东失败后,福建的隆武政权亦于同年八月失败,唐王朱聿键被执死。其余部并入鲁王属下,在东南沿海及台湾继续坚持抗清,达十七年之久,直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七月才最后失败。在此期间,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全国各地的抗清斗争继续风起云涌,波澜更为壮阔,直到康熙中期才渐告平息。
本书主要角色的后话:
黄宗羲——浙东失守后,仍旧坚持继续抗清,直到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才基本停止活动,转向著书立说,对皇权专制制度进行系统批判,终于成为我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和学问家。
冒襄——从海宁返回家乡如皋后,即息影田园,但仍多次被反清活动牵连,均侥幸得到解脱,最后以明朝遗民终其一生。
董小宛——随冒襄返回如皋后,继续过着穷困的生活,五年半后因劳累过度,死于疢疾(热病),年仅二十七岁。冒襄著有《影梅庵忆语》,深致伤悼。
钱谦益——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此老因深悔迎降失节,南归后即转而从事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奔走颇力,其间被两度牵连入狱,赖柳如是全力护持营救,终于得脱。年八十二始卒。
柳如是——积极辅助钱谦益从事反清复明活动,多所谋划。钱谦益死后,因侄孙钱曾嗾使族人迫债,谋夺家产,愤不受辱,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