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38章 (第1/3页)
……其经由之地,则自神乐观启行,由松陵而入滇南,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人祥符,侨居西粤。中间结庵于白龙,题诗于罗永,两人荆楚之乡,三幸史彬之第,踪迹去来,何历历也。特以年逼桑榆,愿还骸骨……夫不复国而归国,不作君而作师,虽以考终,亦云(上而下火)矣。”史维反复研究这段话,意思大致明了,只是不明白“(上而下火)”是什么意思。翻开《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根本没有这个字。查了《康熙字典》,才找到这个字。上面解释说:泥短切,音暖,缩也。史维思量再三,“(上而下火)”大概就是畏缩、没有胆量的意思。那么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建文帝逊国以后,在外流浪了四十多年,最后无力复国,身老还家,做了佛老,终究是畏缩无勇的弱者。
史彬公到底是多大的官?有些日子史维总想着这事。可遍翻明史,都找不到有关史彬公只言半语的介绍。史维便估计史彬公的品级只怕不会太高。这想法简直是罪过,他不敢去向爸爸讨教。爸爸说过,史彬公是建文帝的宠臣。史维猜想,宠臣起码应该是近臣,倘若不是近臣,就没有机会成天在皇帝跟前行走,自然就不会得宠。而近臣差不多都是重臣,不是一定品级的重臣,哪能经常接近皇上?按这个逻辑推断,史彬公再怎么也应该相当于当今的省部级干部。可是除了《明史纪事本末》上提了一下他的名字,明史上怎么就再也找不到他的影子了,这是为什么呢?后来史维猛然想到翻翻自家家谱。家谱是爸爸收着的,史维找了借口,拿了出来。他当然不敢向爸爸谈起自己大逆不道的想法,只是说想多了解一下家族的历史。这让史老很高兴,把家谱交给了他。你们的确要多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啊!你们欠缺的就是对自己历史的了解!
翻开家谱,见扉页上竟然就是史彬公的肖像,下面赫然写着:大明徐王府宾辅史彬公。史维平素也翻阅过一些外姓家谱,发现大凡家谱都有攀附陋习,总得推出一个历史上显赫的人物认作祖宗。似乎这一姓人的历史只是从这个祖宗才发祥的,在此之前这个家族都还是猴子。要说史家的显赫人物,史彬公之前至少还有史思明。只是史思明同安禄山先后造反,史家羞于认这位祖宗了,就像秦氏家族并不乐意把秦桧当作祖宗。史维反复琢磨,不明白这徐王府宾辅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只怕不会相当于省部级。充其量徐王也只是个省部级,那么史彬公勉强是个厅局级干部。那个时候的厅局级干部有机会经常同皇上在一块儿,是不是那时的皇上比较联系群众?史维想不清这中间的道道,反正史彬公的形象在他心目中是打了折扣了。真是罪过!
史维研究家族历史这段日子,史老慢慢放权,也乘此一步步树立史维的威信。好些事情,本该是史老亲自作主的,他都让史维作了主。要说家里也没什么拿得上桌面的大事,无非鸡毛蒜皮。比方那棵榆树的枝桠伸到院子外面去了,快撑破邻居家的屋顶。邻居找到史维协商这事怎么办,史维说他得问问爸爸。他知道爸爸最看重那棵榆树。史老听史维说了这事,手一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