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37章 (第1/3页)
它按顺行方向运动,需要七年的时间才能绕太阳一周。其近日点为13084万公里,要略微小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其远日点为94148万公里,超过了木星轨道。1846年,曾发生过一件怪事,那就是比拉彗星突然分成两半出现在天际。无疑,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其内部力量的爆炸形成的。两个碎块从此同时在太空游历,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24万公里,可是到了1852年,这段距离已经增加到了200万公里。
威廉·赫歇尔
法耶彗星第一次被发现的时间是在1843年11月22日,它也按顺行方向运动。在对它的轨道进行过计算之后,人们预言它将于1850年或1851年,也就是说七年半之后再次出现。后来这一预言果然应验。这颗彗星的近日点为25860万公里,这一距离要超过火星的轨道,它的远日点为90624万万公里,要远远大于木星的轨道。
17世纪的天文学家在工作
还有一个按照顺行方向运动的彗星是布罗森彗星。它被发现的时间是在1846年2月26日,它的公转周期是五年半,而其近日点为9846万公里,远日点为86400万公里。
在其他短周期彗星中,阿莱斯特彗星的公转周期为六年半多。1862年,它与木星之间的距离只有4400万公里。
图特彗星的公转周期为十三又三分之二年。
维纳克彗星是五年半,堂佩尔彗星也接近五年半。
至于维科彗星,大概在太空中迷失了方向,早已不见其踪影。不过,人们只是对前五颗彗星进行了全方位的观测,后面这几颗只是泛泛地对其有一些了解。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一些主要的“长周期”彗星。在这些彗星中,已被人们做过精确研究过的有40颗。
又名“查理十五代彗星”的1556年彗星,人们原以为它再次出现的时间是在1860年,但结果并没有出现。
牛顿研究过的1680年彗星,惠司顿认为如果这颗彗星向地球靠拢,造成流星雨的可能性会很大。该彗星被人发现的时间可能是在公元前619年或43年,它再次出现是在531年和1106年,其公转周期大约是675年。当它处于近日点时,它与太阳的距离非常近,是地球从太阳那里所获得的热量的28000倍,也就是相当于铁的熔点的2000倍。
1586年,彗星相当于一等星的亮度。
1744年,彗星拖着好几条彗尾,样子好像围绕在奥斯曼帝国的皇帝身边转悠的帕夏(4)。
1811年,彗星带有一个光环,光环的直径为684公里。其彗发长180万公里,彗尾长18000万公里。
有人认为,1843年彗星就是1668年、1494年和1317年发现的彗星,关于这颗彗星,卡西尼曾对其做过观测。关于它的公转周期人们却各持己见,没用定论。这颗彗星同太阳保持着48000公里的距离并以每秒60000公里的速度运行。它从太阳那里得到的热量等同于47000个太阳送到地球的热量。即使在白天,人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看见它的彗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