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31章 (第1/3页)
这样的利益试探,可以轻而易举地使许多人显露出贪婪的本性,然而那常常是吃亏受骗的开始。“好处”勾引着人们犯错,诱使他们毫无畏惧地走向一条设计好的道路。
用利益控制无关紧要的人,通常以赤裸裸的方式表现,比如临时工、街头广告员、营销公司和那些游离在你圈子之外的可以提供服务的人。
在这些事情上,其实你只要能够出钱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任何关于信仰或价值观的洗脑。他们也绝然不会相信!因为他们只有一种信仰:有利可图,我就去做;无利可图,想也别想。
人的本性:避害和趋利
有一些实验证明,人们“避害”的心理远远大于“趋利”。避开危险,也是“好处”的一种,人们普遍存在“安全边际”的心态,即,我就算得不到好处,也不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有一位老师拿了一批印有校名和校徽的马克杯来到了教室,这些马克杯的单价为4美元。当老师询问在场的同学是否愿意花4美元来买这个杯子的时候,同学们大多表示对这个马克杯没有多大兴趣,没有几个人愿意买。接着,这个老师又来到了另一间教室,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一进门就先送给每一位同学一个这样的杯子。
过了一会儿,这位老师宣布,现在他愿意出6美元的价格把刚才发下去的杯子买回来,当然学生们可以选择卖或者不卖,但是不存在讨价还价的余地。他问有多少同学愿意把这个杯子卖回,没想到这次愿意卖杯子的人居然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都不愿意把杯子以6美元的价格卖掉。
按照避害理论来讲,同样一批马克杯,面对差不多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第一个教室,学生们不愿意以4美元的价格买下杯子,这说明他们觉得老师拿来的杯子的价值低于4美元,也就是说,当他们需要将杯子卖出的时候,他们很难用高于4美元的任一价格卖掉。从这次交易行为中,他们得不到好处,只有坏处和风险。
因此,第一个教室的学生不想吃亏的心态决定了他们会拒绝老师的建议。
但是为什么在第二个教室,当价格增加到6美元时,又没多少人愿意卖出同样的杯子呢?这种现象被称为“赋予效应”,意思是说,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这时,学生心想,既然老师愿意拿出6美元将杯子买回去,说明杯子的价值远远高于6美元。“老师肯定不是那种容易吃亏上当的人,不划算的话,他是不会拿出这么多钱买回去的!”这时,从未来的交易行为中赚取好处的心态,决定了第二个教室的学生也拒绝了老师的提议,他们会在下课后自己去兜售这些杯子,或者收藏起来。因为他们认定自己占了便宜。
赋予效应在行为经济学中,可以用“损失规避”的理论来进行解释,这当然正好迎合了人们的普遍心态。这个理论认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于“避害”的考虑要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
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不想让自己吃亏,人们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