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节 经济(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节 经济(1) (第2/3页)

社会的最高阶段。

    也就是所谓的小康社会!

    而此地百姓,也因此变得比其他地方的百姓,要奇怪许多。

    他们,就像军人一般,准时的耕作,准时的播种,准时的浇水灌溉。

    他们又跟文士一般,常常出钱从少府和大农请来农稷官,指导农业生产,甚至某些大地主和豪强,出于收买人心的缘故,直接从关东的一个农家学苑,花费大价钱,请来了一批老师带着学生来到当地,美其名曰’寓教于乐‘实则是驻村干部。

    以至于,现在的新丰县,几乎都快成为了农家和法家的大本营。

    在当地,儒家和黄老派几乎被赶尽杀绝。

    墨家更是除了提供技术支持时,可以自由出入,其他时候,都插不进去。

    但槐里和新丰的数据,只能震撼人,但却不具备说服力。

    要说服他人,使得他们正确认识到世界的变化。

    就必须拿出一个足够让他清楚和了解到这个世界变化的证据和事实。

    还有什么比郁夷这个曾经关中经济民生倒数第一的县,更有说服力的?

    汲黯闻言,也不多话,微微恭身,就从箱子里,找到了郁夷县的历年档案。

    然后,他拿在书上,面无表情的念了起来——其实相关数据,基本上汲黯都是记得滚瓜烂熟的,所以他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先帝三年,郁夷共有户五千三百二十一户,口两万三千七百余人,全县有三乡二十五亭,计有上田万七千一百余亩,中田五万余亩,下田六万三千一百余亩……”

    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关东地方县……

    在关中来说,仅仅是这个人口数字和户口数字以及田亩保有量,就足够它排名倒数第一了!

    更别提,许多列侯都知道,郁夷之所以穷,是因为它的水利设施落后,甚至极度缺乏,此外,当地的地主,不是那么的友好,几乎可以说是极尽剥削和敲骨吸髓了。

    至少在许多人记忆里,都记得,曾经听说过的一些民谣。

    宗周之时,郁夷被诗经称赞道:四牡騑騑,周道郁夷。

    但到了汉室,郁夷百姓纷纷传唱:汉道巍巍,郁夷躬躬。

    淳朴的百姓,用这样浅显的比喻,道明了他们生活的艰难和对其他关中地区的羡慕。

    汉朝的道路巍峨啊,但我们郁夷却只能弓着身子,蜷缩在一旁……

    而躬字,本身就是穷字在古代的同声词和同解字。

    躬,蜷缩身体,穷,身在穴下。

    从此可知,当年郁夷究竟窘迫到什么地步了!

    汲黯却是继续念道:“昔者,郁夷上田亩产两石半,中田亩产两石,下田亩产不过一石半……”

    这也正常,以前,农业技术非常粗糙,连精耕细作这种现在基本上关中人人都会的耕作技术在当时,属于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