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节 丰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节 丰收 (第2/3页)

个个数据,很快出笼。

    “三百二十一斤……”

    “二百七十八斤……”

    “四百零一斤……”

    一个个官吏高声报告着他们所称得的数据,而在张越跟前,一个年轻文官执笔记录着。

    最终所有数字加在一起,三十五亩粟田,总计收获了两万两千四百余汉斤的粟米。

    当然,目前还未晾晒、去皮,只能算是毛重。

    即使如此,这个数字也依旧震撼人心!

    因为平均下来,每亩粟田达到了六百四十汉斤左右的水平!

    汉制一石约为百二十斤,换算下来,亩产已经超过了五石余。

    这个记录是前所未有的!

    甚至可以称得上神迹!

    纵使晾晒、去杂除灰后,平均亩产恐怕也能有三四石。

    而从前河西地区,亩产最高也不过两石半。

    至于居延,亩产一石更是常事,能产两石已属难得!

    所有人皆是欢喜鼓舞,兴奋不已的看着张越,然后屈身下拜:“君候治牧之术,天下无双,某等拜服!”

    张越自知他们的潜台词,笑着道:“公等暂且稍安勿躁,待各地亩产之数上报吾再呈秉天子,为公等请功!”

    众人听着欢喜不已,脸上的笑容与喜悦更是溢于言表。

    没办法,这是天大的功劳!

    哪怕大头都将是眼前这位鹰杨将军的。

    可就算是漏下来的那些,也足够在场多数人升官进爵了。

    而没几天,居延各地的粟米田就纷纷收获完成,并称重记录,然后进入晾晒阶段。

    各种数据纷纷涌向黑城塞,报喜的使者官员,在道路上络绎不绝。

    而居延军民,更是笑的合不拢嘴。

    哪怕是夷狄奴婢,也跟着开心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好事出现了,汉朝官府必然有奖!

    而在居延都尉官署,汇总起来的数据,让张越看着都是喜笑颜开。

    居延五百里汉疆,辟有垦田接近万顷。

    扣除掉菜地、只适合种植豆子的盐碱地以及官府圈起来用于种植棉花、桑麻、苜蓿草的经济、战略用地外,余下用于种植粟米的土地接近八十万亩。

    八十万亩粟米田,亩产最低也达到了三石,最高的甚至突破了六石,平均下来,差不多有四石左右的亩产。

    总产量超过了三百二十万石!

    哪怕是晾晒后,至少也可以入库两百七十万石左右的粟米。

    如今,居延军民加上奴婢,总人口大约三十万左右。

    即使全部用青壮代替,以汉家青壮每月口粮一石的标准,如此多的粮食,也足够居延军民一岁之食!

    换而言之,从此刻开始,居延实现了口粮自给自足!

    而在往年,居延每岁需要从并州各郡甚至关中转输粮食一百万石以上,才能满足居延的基本需求。

    而这一百万石粮食转输的成本,常常倍于此数。

    更需要发动至少二十万以上的民夫来从事转运。

    于是,大司农的盐铁收入,有起码一半是砸在了维系居延汉军的军事存在之上。

    现在,居延汉军口粮可以自给自足了。

    大司农的这部分收入,就获得了解放。

    它们可以投入到如今太子据在雒阳的治河都护府之中。

    由此产生的联动效应,无人能知。

    于是,张越踌躇满志,对明岁充满了期待。

    …………………………

    在居延粟米田收获后没几天,湟水河畔,连绵不绝的庄园之中,数不清的粟米也到了收获之日。

    来自长安的贵族、勋贵、富商子弟们,带着他们的狗腿子,站在粟田之中,满身心都是欢喜。

    “我家今岁辟田三万亩,起码可以收获十万石粟米,价值在数千万以上!”霍禹手舞足蹈着:“今冬我欲再辟田五万亩!”

    “只是,这奴婢数量有些稀缺啊……”他转身看着身旁的一个戴着毡帽的羌人贵族,问道:“今年冬天之前,能不能再送两千氐人奴婢来此?”

    “若是可以,我愿以一壮奴许粟米三石,盐十斤的价格易之!”

    那羌人贵族听着,当即就拍着胸膛保证:“大人放心,我牢姐羌就算是钻进山峡之中,也定在入冬前将大人所需的奴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