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节 动员(2) (第2/3页)
了大半年,杨可也磨砺了出来了。
上个月,他回太学,与师兄弟们叙旧。
结果……
原本无论才学还是见识,都远胜于他的几位师兄,在他眼中,忽然变得笨拙与呆板起来。
便是那些曾经被视为偶像的博士先生们,在他看来,也一下子褪去了光环。
不止是感觉如此,实际也是如此。
在太学,他将自己在这临渭做事的心得,结合《春秋》之义,侃侃而谈。
听得过去的师长和师兄们,都是若有所思。
便连董师,也难得的夸奖了自己,说‘杨生为我太学栋梁也!’。
但其实……
杨可知道,自己在新丰,算不得什么人物。
不过是事情做多了,书也看的够多。
曾经埋首只读《春秋》,如今却涉猎了兵家、法家、黄老、阴阳,更读了许多的数学、历史、地理之作。
也看到了民间疾苦,知道了农民艰难,心里有所触动。
于是,说话做事,便有了底气。
举例举义,都有了背景。
自己更是有了属于自己的见解与认知。
不再空泛而谈,不再人云亦云,也不再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心里想着这些,杨可便抬头望向前方:“明年太学又将有二十余位师兄弟,将来新丰实习……”
“吾得努力了,不可落于人后!”
太学的师兄弟们的才华、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他们一来,竞争就又会激烈起来。
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关系未来的成就。
像是如今,在新丰颇有名声的贡禹、王吉、曾胜、杨望之等人。
据说连天子也听说了他们的名字。
在民间和舆论的风评,也都是非常不错。
于是,一下子便少奋斗了至少二十年。
拉平与那些勋贵列侯子弟的差距,有了未来出将入相的资格!
…………………………………………
杨可心中在盘算着自己的得失时。
散开的队列里,徐大拿着长戟,走在第一排。
他也在想着自己的盘算。
作为农夫之子,徐大过去一直懵懵懂懂,只知道耕地除草,并没有人生抱负和理想。
直到,他开始被乡里的官吏,拉去乡官邑接受训练。
第一次接触长戟、弓弩。
他便被深深震撼,感觉到了来自灵魂的战栗。
“大丈夫,当提刀万里,建功立业!”心中想着教官们曾经说过的话,徐大便拿紧了长戟,昂首向前。
远方的道路旁,一句句赞叹,传入耳中。
“好丈夫,真个威武!不愧是临渭乡的丈夫!”
更有着乡里的小娘们的窃窃私语声。
“要是能嫁这样的威武丈夫便好了……”
徐大循声看过去,见到了乡里有名的士绅之家王氏的几个小娘,也都站在路边,一双双大眼睛水灵灵的盯着自己,他不由得抬高了头,将手里的长戟拿的更稳。
这一刻,徐大感觉自己仿佛是家里养的那只大公鸡一样。
在拼命的张开鸡冠,露出鲜红漂亮的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