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疑点 (第2/3页)
克逊·普罗维斯登”的人,很可能就是独白中的老约克逊。
他是一个博学而睿智的老人,年轻时富有决断力,老了之后却醉心于书卷。
他所提出的岛上集权制政治体制,和长期的发展模式,为矿石镇后来的繁荣打下了足够的基础。
而且他主持修建了玫瑰广场,并最后修筑了这个温泉屋,也和我掌握的信息相吻合。
但是这个老人最后的结局,是在身体已经无法自由行走的情况下,消失在了自己的屋内。
他不像那些冒险进山的平权派,并没有人明言他是消失在了矿洞里。
同样遭遇的还有多朗科。
他作为矿工领导人之一和岛上的木匠,与那座山的接触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
但他最后的下落,确实消失在了巡山的过程中。在明知有那么多人已经消失的诡异事件下,他坚持独自上山搜寻,究竟是公义心主导,还是另有目的?
如果说是那些后来的普通矿工为了权力斗争,而杀死的安东尼奥,那么这两个人的消失就显得毫无逻辑。
作为镇上的警长,“我”在安东尼奥死后,第一时间提审了小胡克,那这个被称作“怀疑主义者”的独行者,又是为何早早地就放弃了进山,在山脚下另谋他路?
诚然,小胡克不管在杀人动机、时间上,都有重大嫌疑,但唯独这个杀人手法,是个巨大的破绽。
如果我是凶手,就绝不会在杀了人之后,将尸体移到自家种植园里,还没有做任何的掩盖,等待天明罪行暴露。
从这一点来看,就足以洗清小胡克的嫌疑。老约克逊应该也是想到这一点,才提出了保护性看押的措施,将小胡克放在众目睽睽之下,防止凶手继续杀人。
毕竟,有什么比行凶杀人后畏罪自杀,显得更合情合理呢?
老约克逊在这时候,已经保持着他绝对理智的选择。
可以看出哪怕小胡克不断质疑他的决策,这个老人也只是用他长者的智慧,维持了团队的相对稳定,而不是驱逐分离出一个不稳定因素。
小胡克也只是保持了他的怀疑精神,并未干涉集体的决议,甚至甘愿被关押逮捕,蒙受不明的冤屈。
那么老约克逊和小胡克,这两个意见完全相反的人,在这个时候反而是相互信赖的盟友。
所以长远来看,反而是一只唯唯诺诺的“我”,和后期自行其是的多朗科,显得游离在外。
有一种推测,是那些平权派,为了制造斗争的契机,谋杀了掌权人中的顽固派安东尼奥,然后他们又集体死在了矿工六人组遗留下来的陷阱里。
但是这个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