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为了胜利买火炮 (第3/3页)
将近两年的时间,用掉了大量钱财,依旧没办法做出这么精致的火炮。此时蒙古工匠们已经确定,大宋火炮之所以如此犀利,就是因为闭气做的极好,火药在炮膛内燃烧后生出的气都用来推动炮弹发射,而不是蒙古火炮这样,相当一部分火药气都顺着各种缝隙逸散了。
张文谦知道大汗心中不快,可他手下的工匠们每次到了审核之时都要按照蒙古规矩挨鞭子,张文谦实在是找不出别的办法,总不能把这些工匠杀了吧。不过作为忽必烈大汗手下的汉臣,张文谦知道自己必须勇敢承担起责任,所以张文谦挺直腰杆,毫不迟疑的说道:“大汗,工匠们已经尝试用磨制的办法制炮,只是这办法太慢。打磨一门炮,要用大概一个多月。”
听到这个时间消耗,忽必烈叹口气。根据从南宋叛变过来的水师统领刘整所讲,赵嘉仁一年时间就生产了上百条船,配备了两三百门火炮。之所以有这样的速度还是因为大宋朝廷扯皮,不想给赵嘉仁足够的财物。刘整投奔蒙古之后在蒙古这边当上了水军万户,所以刘整率直的讲,“若是我军与宋军开战,宋军再不敢拖欠,必然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军船和火炮。宋人精于水战,我军若是想一鼓作气的取胜,开战之时船只与火炮需得超过宋军才行。”
把这些综合考虑一下,忽必烈已经有了决断。若是按照张文谦所讲,蒙古这边现在懂得铸造火炮或者打磨的工匠数量不过几十人,根本没办法生产出压倒性数量的火炮。想加快火炮数量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进口。
“我们的铜矿和银矿也不多,牛羊倒是要多少有多少。就给他们母牛犊。”忽必烈做了决定。
董文炳也认为给牛犊比较好,然而朝廷已经下令禁止卖马,他只能通过朝廷商议才行。既然大汗已经有了决定,董文炳就立刻下令把谈判快速完成。
谈判完成之后,董文炳觉得甚是有功。他没想到赵嘉仁供货速度极快,不过是一个月,大批货物就送到了直沽寨。到了八月十五,一千斤白银与三千斤铜的纯利就送到了福州。
赵嘉仁对蒙古的消费能力与调查水平都颇为讶异,这次蒙古提供的商品列表中,有十万斤碱块。可见他们赵嘉仁与李璮的生意并非一无所知。可即便是赵嘉仁一气把这批碱块全部买下,照样赚到了一千斤白银与三千斤铜。蒙古人能维持这样的消费能力么?赵嘉仁觉得心里完全没底。在他的感觉中,蒙古是与野蛮和贫困划等号的。
不过此时赵嘉仁也没空去嘲讽蒙古,贾似道终于开始推行公田改革。率先受到打击的就是两浙两江这四路的大地主,之前赵嘉仁一直让他大哥尽力租用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现在赵嘉仁的大哥赵嘉信写信过来,赵嘉信的老丈人华亭县张家遭到了惨烈打击,土地被当地官吏以极低的价格‘收购’。
赵嘉信在信里写到,因为上下打点过,所以今年的棉花收购还能确定,大豆供应也可以确保,但是明年的棉花与大豆供应就无法确定,要赵嘉仁赶紧想办法。
看完大哥的信,赵嘉仁叹口气。公田改革终于开始,虽然想到了公田改革会对赵嘉仁造成冲击,可当下他也没办法。现在谁挡了贾相公的路,大概只有完蛋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