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海州小战(中) (第2/3页)
田军能想到的关节,蒙古军不仅都想到了,还切切实实的执行了。
即便对自家的火炮有全面的信心,费斌还是觉得很失望,若是蒙古军能够大意些,屯田军的胜率就能提高些。
然而到了此时,也没有别的办法。等太阳完全升起,蒙古探马们就纷纷后撤。在地平线的两段出现了大队人马的身影。屯田军与蒙古军的部队都开始向战场进发。
整体上看,双方交战的战场是个一百多里长,二十几里宽,三边邻水,一边临海的大平地。这么大的地盘上足够让超过十万人的军队进行厮杀,蒙古那边派出来了四千多人。屯田军这边则派出了一万人。
蒙古万户一看对方的规模,就判断对方的兵力至少得有八千,他登时就感觉到了些不安。战争大部分都是兵力占优势的一方获胜,而蒙古人的不二法宝就是在交战的空间内集结优势兵力。现在交战的空间并不足以让蒙古军发挥机动能力,而且万户手下的军队也不是以机动能力见长的骑兵。
然而他也不愿意就这么撤退,撤退对士气影响太大。而且撤退之后呢?撤军么?
若想完成之前的任务,到赵嘉仁种地的地盘上大肆抢掠一番,就必须得攻破聚集粮食的所在。也就是说,去进攻赵嘉仁军队背后的那座城池。与其那样,还不如和宋军先打一打看。他手下的蒙古军队都有好几年从军经历,有些甚至有十几年的从军经历。赵嘉仁到这边开荒不过三四年,怎么都不可能有一支强军。
既然双方都希望能够列阵之后再战,于是双方都得到了列阵的时间。蒙古军那边是很传统的纵队模式。小军头带领纵队,跟着大军头的旗帜行动。一个时辰左右,前面四个方阵一字排开。蒙古万户留下了一个千人队和蒙古骑兵队作为中军。
屯田军数量虽然比蒙古人多,然而他们对地形熟悉,加上部队用腰鼓做指引。军人不用费心思,他们只用跟着鼓点,按照两年多来训练了十几万步的步伐,跟着训练了上千次的连队行军方式前进。部队整顿完毕的时间甚至比蒙古军还少。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西班牙方阵,西班牙方阵改革后是75%的轻火枪枪手,25%的长矛手,赵嘉仁的火枪产量不太够,在这里就变成了各占一半。
在军阵最前面是十六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有六门两斤炮。96门两斤炮稳稳当当的放在炮架上。一宋斤大概是1.2市斤,而一磅是0.9市斤。所以两斤炮只比三磅炮小一点,这点份量的差距对此时的战斗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再向后的则是林立的士兵,以及他们手中四米长的长枪。此时长枪都笔直的立起,仿佛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长枪手们是一个环状,所以蒙古人看不到在长枪阵列中间是密密麻麻的火枪手。
在两边的军人投入厮杀之前,蒙古那边出来了几十号人,有信长生天的萨满,有披着袈裟的大和尚,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