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海州小战的翅膀 (第2/3页)
整个战略进行调整。原本准备走海州的佯攻部队转为防御海州,四川那边承担主要的佯攻。同时对伯颜下令,要他加快进攻速度,尽早拿下襄阳。
比蒙古朝廷晚了几天,赵嘉仁也拿到了海州之战的详细报告。赵嘉仁对海州之战的过程评价极高,近代军队与宋代军队的最大区别是纪律以及组织度,能以一敌十的个人勇武反倒不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干部们也都很高兴。在鄂州之战后,大家对在水战与炮战中击败蒙古军很有信心。对在陆地上与蒙古军作战则颇为担心。此次战斗斩首蒙古军两千,自己这边不过是十二死、三十八伤。死者绝大多数都是在给受伤的蒙古军最后一击之时,因为缺乏经验而被蒙古军反杀。宋捷递交的报告中表示,以后一定要对此多加注意,绝不会再给蒙古军丝毫机会。
“火药用量是不是有点太多?”徐远志从一个很特别的角度提出了个问题。
“嗯,以后要更多的实弹射击。”赵嘉仁表示认同徐远志的看法。
徐远志听了这话,就觉得自己的想法被赵嘉仁误用了。他连忙解释道:“赵知州,此一战就用掉了三万两千斤火药。”
三万两千斤火药需要三万贯铜钱,即便对赵嘉仁而言也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不过赵嘉仁并不是只看结果的人,他答道:“以我们现在的层面来看,因为积累的数据不够多,这才根本没办法准确得出消灭一个敌人需要用掉多少火药。想有一个准确的判断,那就得多训练,多打仗。数据积累够了,才能做出相对靠谱的预估。”
徐远志登时就有些懵了,他没想到赵嘉仁的思路是如此清奇。难倒赵嘉仁就不奇怪为什么杀死一个蒙古兵就需要用掉十五斤火药么。就在徐远志准备放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听赵嘉仁说道:“杀一个蒙古兵需要用掉十五斤火药是我们以前并没有遇到过的。”
这下徐远志觉得赵嘉仁还算是一个能够说话的人,至少在这么一个问题上,赵嘉仁并非只有奇怪的思路。
而赵嘉仁继续说道:“我们要把这场战斗放到一个体系下面去看,这场战斗是整个体系的第一批数据。所以我反对用因为觉得数据奇怪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战斗。这么做不科学,这么做对于英勇奋战的指战员们不尊重。”
听了这话,徐远志最初感觉自己无法理解赵嘉仁的这番话。然而他看到袁弘杰拿着笔记本,刷刷点点的把他在意的话记录下来。而会议记录员更是运笔如风,记录的飞快。
“生命是很贵重的。能上阵打仗的都是壮年,死一个人,一个家庭就失去了一个很宝贵的劳动力。父母怀胎十月把孩子生下来,把他养到壮年,花掉的钱又岂止十五贯。”赵嘉仁说这话的时候忍不住有些悲天悯人的感觉。
这次轮到李鸿钧觉得不太能理解,他开口问道:“校长,这些人都是当兵的,他们可没有下到田里种地,怎么能算是壮劳力。”
对这个问题,赵嘉仁做了解释,“蒙古此次战败,兵力上就出现了两千人的空缺。因为战败,若是再征召兵力就一定会努力征召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