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5章 交换俘虏(五) (第1/3页)
轻巧的四轮马车在一处官衙门口停下,京兆尹廉希宪从公家提供的马车中出来,抬头看上面的匾额,写着行蒙古语,翻译成汉语的就是‘火器局’。
京兆尹前来,火器局的负责人急忙迎出来。没等客套,就听廉希宪说道:“我此次来就是想看看大元最好的火枪,还有宋国的火枪。”
负责人看着廉希宪阴沉的表情,谨慎的问道:“廉京兆,却不知道你看这两物有何意?”
廉希宪怒道:“宋国使者狮子大开口,看他有恃无恐的模样,我倒是想看看宋国的火枪好在哪里。”
得知了这么一个挺合理的理由,火器局负责人也不敢推托。急忙派人先去将蒙古造的火枪与大宋火枪各取三支,接着请廉希宪到旁边的试射场等候。
试射场是个大院子,里面有好多靶子以及残破的土墙。此时还没到二月,里面冷飕飕的。廉希宪因为气愤,倒是没有在乎这边的温度。没太久,就有军卒扛着、抱着一些家伙过来。把这些东西在廉希宪面前的土台上放下,负责火枪的人打开麻包,指着里面的东西对廉希宪说道:“京兆请看。”
廉希宪左看右看,眼睛都瞪大了。就见左边的三支步枪造型修长,枪管看着颇细。拿起来觉得大概就是十斤左右,虽然沉甸甸的,却不至于难于操作。不用火器局的官员开口,廉希宪就能判断出这种火枪必然是宋国制造的。
宋国的东西素来巧耐用,就如廉希宪乘坐的朝廷配发的四轮马车,完全是模仿孛儿只斤·郝仁万户乘坐的那辆缴获的战利品。车身的木头部分是100%大元制造,水平相当高。而玻璃、车轮、车架、珐琅装饰品都是从宋国进口。大元也尝试仿制,始终无法成功。
在廉希宪右手边的大元制造火枪,就是这种无法成功而被迫仿制的典型案例。同样的外形,同样的结构,大元火枪的枪管比宋国火枪粗了好几圈。因为枪管变粗,下面的枪托也不得不加粗加大。宋国生产的如果能叫做火枪,大元产的大概能叫做‘火桩’吧。
拎起一杆大元火枪,廉希宪觉得有二十斤,拿起来沉重的很。拿起之后左右看了一阵,才开始有点习惯这个重量。放下大元火枪,再拿起宋国火枪,廉希宪觉得宋国火枪此时简直轻的没有重量。
廉希宪并非武官,对火器没有什么概念,不过他对外头的马车有概念。不管是蒙古大车或者是汉地的马车,都能用傻大黑粗来形容。因为结构是木质,就必须通过加大加粗来保证坚固耐用。
宋国马车结构是钢质,木头只是来做车厢,整个车辆就显得纤细无比。因为纤细,所以自重就轻。因为自重轻,所以一匹蒙古马拉起马车跑的飞快。若是两匹蒙古马拉车,甚至可以奔行。
廉希宪还曾经因为不服气,觉得宋国很薄的车厢保温不好。这也是大元唯一能够与宋国比较的工艺了。等拿到朝廷配发的马车之后,廉希宪发现宋国用内衬隔热层,以及脚下增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