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章 礼尚往来(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2章 礼尚往来(二) (第2/3页)

劳民伤财。比金银更有价值的是劳动力。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评价的乃是劳动力。”

    对于微言大义,便是大宋高官们也兴趣有限。现在已经是春天,养蚕的日子来到了,大宋各地都加大了生产。包括赵谦所在的泗州。

    身为赵嘉仁的儿子,赵谦知道丝绸的货币价值被剥离的大事。在前往泗州之前,赵谦和许多同样的学员都接受了基本常识培训班。周围的学员至少都是高中毕业,让赵谦感觉非常有压力。结束泗州的差事之后,赵谦就去大学继续学业,但是他现在也只是个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高中生。唯一有优势的只剩退役少校的身份。

    到了泗州已经有一个多月,赵谦对学历和身份又有了全新的认知。在泗州官府,大家在意的只有‘农业局桑蚕科的赵副科长’,每个人的确问过赵副科长是怎么分配到农业局的。得知赵谦是高中生,退役少校,干过一段江南退役军人辅导会。就没人继续关心赵副科长的来历。因为赵谦的履历四平八稳,干这个副科长毫无问题。

    在官府办公之外的时间,赵谦就在民间。杭州已经实施了义务教育法,赵谦觉得自己的学历应该在泗州这地方稍有优势。到了民间之后,赵谦发现地方百姓对于什么科举科和制科根本没有概念。在杭州的时候感觉人人都是读书人,在泗州的农村私塾都很少,更不要说是像样的制科学校。百姓们对此也不在意,祖上这么多年都没读过书,哪里缺这一代人。赵谦拥有官身,百姓们觉得知道这个就够了。至于赵谦如何获得现在的地位,百姓可不敢打听。

    好点的土地已经被分完了,如果采用全新的桑树苗,就得把以前的桑树都给砍了。不管赵谦如何与百姓解释,没有任何人相信赵谦的话。然而桑树苗等不得,赵谦只能向远处去。在距离泗州城五十里的地方,赵谦终于找到了一块比较合适的土地。

    当赵谦到了泗州农业局表示要去那边建设示范林地之时,不少人的目光看着都很怪。在赵谦尝试询问之际,却没人给他讲那边到底有什么问题。等赵谦雇人开始在那边开始工作,需要请当地退役军人辅导会的人员来帮忙,辅导会的会长才讶异的问赵谦,“你怎么会在这里搞示范区?”

    赵谦终于找到肯和他说实话的人,连忙询问:“这边到底是怎么回事?”

    “朝廷搞土地国有,这边的地是官府强行没收的。当地的大户对官府恨之入骨,已经有前后两拨官府的人员在这边失踪的事情。那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怎么都查不出来。”辅导会的会长压低了声音,“有人说是这边的族长下的毒手,但是完全没有证据。这也没办法定他的罪。官府的人都不肯来这里。”

    这下赵谦才明白附近比这边还差些的土地都被占了,这里倒是有如此大片的空地。然而此时再换地已经不可能,更别说桑树苗已经栽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