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少林悲歌(九) (第2/3页)
的纪念。最后方丈不得不说道:“这位施主,你们便是得了那些经书,难道你们真的会去读么?”
“那就不用你操心了。”杨铁心忍不住给了方丈一个嘲讽。
缴获了少林寺全部经书的消息传到宁波的时候,决定未来迁都的讨论也接近了尾声。正如文天祥所说,大臣们其实并不太想迁都到几千里外的开封,很多人甚至并不想迁都。
实际上赵嘉仁也未必就想前往开封,十几年前的黄河战役,赵嘉仁就到过开封。必须得说,开封和杭州一比,真有点微不足道的感觉。当年蒙古围困开封的时候,据说城内光是因为瘟疫而死的尸体,就运出去了上百万。城破之后,蒙古人按照习惯又屠了一遍。被这么折腾过的的开封,已经没剩下什么。
别人遇到这样的感觉,大多选择了退却。但是赵嘉仁不同,他本能的感觉必须得迎着困难向前。因为赵嘉仁见到过的新中国,就是迎着困难不断前进,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带了这样的心情,赵嘉仁最后还是下了决定,迁都到开封。
在会议结束之后看到少林寺投降,经书全部被缴获的消息,赵嘉仁忍不住露出了点微笑。即便知道所谓好兆头就如王八成精一样不切实际,但是人类的脑回路就是这么个构造。
这边决定之后,赵嘉仁先把文天祥、罗义仁等表现让他满意的家伙找来。大家坐定之后,赵嘉仁说道:“除了迁都之外,我还在考虑是否恢复丞相。诸位有什么意见。”
看得出,所有人都被这话给吓到了。罗义仁有胆量当众与民政部长互怼,敢直言人口迁移的优缺点。此时他用手捂住下半边脸,用食指摩擦着胡子。看上去很是不安。
文天祥当年在內侍董宋臣权势熏天的时候上书要宋理宗驱赶董宋臣,也敢正面怼权相贾似道。按照履历资历,文天祥也许是这帮人中最有可能当上丞相的那个。然而文天祥并没有丝毫高兴的表情,他低头点了根烟,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看着这帮人精们一言不发,赵嘉仁都觉得有点尴尬。他能理解这帮人的想法,在1274年,就是大宋314年,赵嘉仁成为大宋独相的权臣。差不多20年来,赵嘉仁始终独占相位。如此之久的执政,想挑战这个相位的唯一办法就是官家下令换丞相。问题是赵嘉仁自己就是丞相,除了傻瓜之外,谁都不敢试图染指相位。
“重立丞相,不是重建以前的丞相体系。新的丞相不能确定大政方针,而是负责执行官家与学社一起定下的朝廷大政方针。”赵嘉仁解释着他的想法。
还是没人吭声。但是这帮家伙互相让了烟,目光中有着深沉的思虑。赵嘉仁继续说道:“当年赵氏南迁,意味着北宋结束。现在大宋重新迁都回开封,等于是南宋的局面划上句号,大宋开启了新的时代。以前的北宋是官家与地主们中出来的士人共治天下。南宋则是官家与豪强共治天下。未来的大宋,是官家与劳动者共治天下。这些劳动者就是军人、农民、工人。在做的诸位当中,许多都是制科学校毕业,大家在学校里学到的是如何劳动,如何生产。学到了如何管理自己,如何管理生产,如何管理资本。在未来,劳动者中选出来的人才对未来定下大政方针,由劳动人才中选出来丞相负责执行大政方针。这就是我在《社会契约论》的书中描述的新大宋。这么讲,你们能明白新的丞相制度么?”
还是沉默。一众人等依旧不说话。赵嘉仁也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知道对于官员来讲,放弃手中的权力是难以理解,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赵嘉仁构建的新的丞相制度,本身也不是赵嘉仁放弃手中的权力,而是要让朝廷能够更有效的营运。
又沉默了好一阵,文天祥开口了,“官家,若是这样的制度,好像还是缺了些什么根本的东西在里面。”
听了这话,罗义仁已经连连点头。其他人虽然没有这么明显的表示,却也都赞同文天祥的看法。这帮家伙站在权力中心,当然知道权力是多么强大,也知道权力是多么的脆弱。文天祥继续说道:“我知道官家喜欢韩非的《五蠹》,韩非在五蠹里面讲的明白,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故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故用于秦者,十变而谋希失;用于燕者,一变而计希得。非用于秦者必智,用于燕者必愚也,盖治乱之资异也……”
当年秦始皇读了《五蠹》《孤愤》之后,想方设法都要把韩非给弄到秦国来,希望韩非能够帮助秦国制定更完善的制度。而封建文人们则无比痛恨韩非,原因很多,但是在大宋的教育中,韩非遭人痛恨,是因为他说出了大实话。就如文天祥所引用的那段话,韩非是这么讲的。
乡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