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谁为良木,可栖凤凰? (第3/3页)
而攻之,还需要好生安抚,甚至还需要有大义名分。
想那石赵为什么着急获得传国玉玺之后就要在玉玺上刻下“天命石氏”?还不是因为石赵立足河北也需要获得晋人的支持。
因为传承下来的制度,所以晋人又往往以本地世家马首是瞻。所以寻常寒门子弟乃至黔首百姓既没有学习上进的机会,也没有家世背景能够让他们服众,自然也就往往选择依附于人。
不说别的,就站在杜英面前的这位,就是很好的例子。
王猛有扶危定难之才,最终也只是以名相的身份而不是一方枭雄人物的身份名留史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恐怕就是因为王猛贫寒的出身让他根本不可能自立一方。
杜英可不觉得自己这位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师兄是盏省油的灯。
“何谓良木,可栖吾家凤凰?”法随笑吟吟问道。
王猛脸上有点挂不住。
凤凰之称呼,当不起。
总感觉师尊在调笑他们两个好高骛远、挑三拣四。
“桓温,桓征西。”杜英这一次不等王猛回答,率先说道。
轮到法随和王猛惊讶,桓温固然是当世之枭雄,但是正如王猛刚才所说,而今放眼天下,桓温大权独握,一方霸主之势已然形成,若是选择桓温,此生平安并且做出点业绩能够养家糊口自然很是轻松,可是桓温麾下人才辈出,想要出人头地又岂是那么容易?
王猛忍不住吐槽一句:师尊刚刚嘲笑咱们两个,你还真的给他整了一棵好大的梧桐树。
杜英瞥了一眼王猛,师兄的神情有些古怪,杜英还是能够揣测到为什么的。
自家大腿很谦虚、很低调。
这是好事。
现在没有出山,显然自己这位师兄也不会料到历史上见到桓温的他让堂堂桓征西也惊为天人,恨不得立即就把这个邋遢的家伙给带走,结果还是王猛自己看不上人家。
不过想想也是,历史上见王猛的桓温,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晋军战力的疲软和桓温对后方支援的薄弱掌控,让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桓温势力的“外强中干”,再加上桓温本身逐渐年长,自然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希望,王猛最终选择放弃成为桓温的属官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