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二十八章 桓豁:真的回不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二十八章 桓豁:真的回不去了 (第2/3页)



    毕竟这不是别人,而是自家大哥的四子桓歆,此次随着桓豁北上,既是为了寻觅机会建功立业,大概也是桓温想要让自己的儿子提前知道斗争的残酷。

    曾经并肩作战的袍泽,也不是没有反目成仇的可能。

    当然,这大概也是桓温在桓济失败之后吸取到的教训,自己之前一直想要通过让儿子们自学成才,然后考察选拔出来一个天才的方式,选取自己的接班人。

    然而这样甚至有点儿类似于养蛊的选拔方式,导致的后果就是,诸如桓济这样心比天高、能耐却寥寥的儿子,只能在外面给自己闯祸,最后还需要桓温想办法擦屁股。

    所以桓温也只能想办法给自己那几个没有天纵之才,却一个个跃跃欲试想要成为又一个大司马的儿子们尽可能安排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

    把桓歆安排在桓豁军中,便是这个目的。

    桓豁见桓歆甚至连和自己对视的勇气都没有,自然也有些失望。

    的确,有一些能耐是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但是不可否认,还是有一些本领,应该属于天性。

    而桓歆,俨然都没有质疑自己、反对自己的哪怕一点点勇气,一个眼神就能让他缴械投降。

    这样的人,以后如何能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

    更何况才是盘踞在关中的那位,无论是改革民政还是光复土地,所呈现出的,都远远不是卧虎之姿。

    今日对民政出手,推动关中新政,明日又对河东等地用兵,大有不经朝廷允许就收复失地的架势,偏偏其打出来的“王师北伐”旗号,让朝廷有苦难言。

    长此以往,杜英肯定要开始对军队动手。

    一旦杜英推动军队制度改革,从思想到制度上全面改编关中王师,那么这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也将和朝廷没有半点儿关系。

    自此,杜英不但实现了事实上的独立,而且其实力之强悍,还足以让天下震动。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知,桓豁并不反对,甚至还颇为支持兄长进攻南阳以试探关中态度的方案。

    一边策马入城,桓豁一边说道:

    “谢奕的性情,已经足以说明,他弃城而走,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