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二章 也不差我一个 (第2/3页)
如今长安郡公还愿意留下我二三人之性命,又或者在荆州、巴蜀等地收留、任用一些世家,不过是因为江左还在朝廷的掌控之中,所以需要这些世家出面背书,证明关中都督府并无对世家赶尽杀绝之意罢了。
奈何,古往今来,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在长安郡公的心中以及实际所做之中,世家已经没有太多存在的意义,是可以扫入故纸堆的东西。那么现在保留这些世家还有用,之后呢?
狡兔死、走狗烹啊,只怕郡公一统天下之后,这些以为自己从乱世之中平安身退的,沾沾自喜,却不知道这也是败亡的开始,只不过现在才轮到他们罢了。
只可惜,我等一身学问、指点文字,若是放在太平盛世,平平庸庸也能是一方父母官······”王洽此时也已经有身为阶下囚的觉悟,没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一吐为快之后,给自己下了一个评语,“如今只怕难免一死,此生枉读圣贤书啊!”
谢玄打量着王洽,之前只道是这位王家叔父是一个战场跑路的高手,倒是小觑了他,至少没有直接混吃等死的样子,不过转念一想,其作为王家嫡脉,之前王家为众矢之的的时候,能够把王羲之推出来,自己躲在后面,后来王家得到机会,其又急哄哄的冲在最前面,让当时的杜英等人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琅琊王氏到底是什么时候、怎么冒出来的。
这样一个能说会道、见机行事,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压榨出琅琊王氏全部潜力,差点儿真的在青州成事的人,自然不可能只擅长跑路。
谢玄微笑着说道:
“太史公曾言,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叔父若是真的一心求死、知有一死,那为何现在又会在这里和余絮絮叨叨呢?”
若是换做一个脸皮薄的,被谢玄这么一说,少不得会心生羞愧,毕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既然在这里伤春悲秋的,何必苟且活着?
但是王洽身为家主,脸皮显然也异于常人,当即嘟囔一声:
“重于泰山,也要看为谁而死。典午氏如今大厦将倾,真正能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