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四章 分设学政,议定还都 (第3/3页)
道的同僚,自己先扑出去大喊“臣附议”。
“五十载恩怨,三代人战火,如今若真能还于旧都,真乃泼天之功也!”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官直接扑倒在地,泪流满面。
“秦王功莫大焉,善莫大焉!”其余的臣子们有样学样。
杜英有些无奈的看着做作的这帮家伙,说那“风景不殊”的也是你们,喊着要“戮力王室”的也是你们,到头来就差直接对着余喊万岁的,还是你们。
不干活,只喊口号,我上······还真不行,这察言观色、把握时机,也是本事啊。
还都之事,这些臣工们帮不上忙,杜英也没有打算让他们插手,秦王府上下自然能把一切都计划好,而且这一切也必须要在秦王府掌控之中。
懒得听这些奉承的话,杜英缓缓说道:
“诸位同僚的溢美之词,本王心领了,唯望诸位日后在洛阳旧都,也能攘助本王、辅佐陛下,再成君臣佳话。”
君臣佳话,秦王还想要什么君臣佳话?那必然是尧舜禹这上古先贤禅让之佳话了!
杜英这句话的潜台词, 显然是指,到了洛阳,诸位就可以准备上劝进表了,如今还在建康,也不用着急,免得打乱了节奏。
一众臣僚无不会意,齐齐拱手行礼。
杜英笑了笑,劝进和三请三让这些流程还是要老老实实走一圈的,而在这种事上推波助澜,朝堂上的这些老狐狸显然比秦王府的一众莽夫们更合适。
现在也算是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表示秦王在未来还有用得到你们的时候。
小皇帝大抵也是品味出了个中意味,脸色阴晴不定。
不过杜英也没有在乎皇帝的想法,径直把话题切入了下一个,如何招抚、平定交州。
这关乎到未来开展海运贸易,甚至还有下南洋开拓疆域,所以杜英也要定一个基调:
朝廷一时半刻可能顾不上交州,但绝对不能放养交州。
朝堂上这些臣子对交州的熟悉程度自然胜过生于北方的杜英,此时也正好听一听他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