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二章 后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七十二章 后勤 (第1/3页)

    跟着传令兵大步向中军行辕赶去,苏大为暗自心里嘀咕,不知是出了什么事。

    不过传令兵并没有明说,他也只能胡乱猜测,是否跟长安发生的政治事件有关?又或者,突厥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没听到消息啊。

    他身为斥候营的副营正,对唐军中各类情报和消息都敏锐无比。

    最近几天风平浪静,除了长安来的史者,并没有任何异常。

    百思不得其解,决定暂时放下疑问,一会到了大总管的营帐自然便知是怎么回事了。

    他的思绪情不自禁又飘到方才与安文生、阿史那道真谈的“街亭之战”上。

    先头在听的时候,没觉得如何。

    但现在突然一个灵光闪过,倒让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蜀与魏之间,魏强而蜀弱,魏雄踞中原,胁天子以令诸侯,而蜀汉不过区区一州之地,对抗曹魏。

    结果居然是弱小的蜀汉不断发起进攻,而强大的魏国,却处于战略防守。

    这和普通人的认知是完全相反的。

    一般人或许会认为,只有强者才会出击,弱者只能自守。

    此为一处疑点。

    另外,明明蜀国山道难行,距离陇西三郡更远,而且粮食转运困难。

    结果蜀国诸葛亮没有选更近的斜谷和陈仓,而是率兵长途奔袭三郡。

    陇西三郡距离魏国长安,快马十日可达,蜀军翻山跃岭去陇西要多久?

    强行军也得二十来天吧。

    这又是一处违反常识的行为。

    此外,战争开始时,蜀国是攻,魏国是守。

    可结果蜀国攻入陇西三郡后,局面又变成了蜀国要守街亭,守三郡,成为守方。

    原本做为防守一方的曹魏,却变成主动出击,成为攻方。

    攻守之势易形了。

    这两者之间的强弱、攻守,是动态的,是变化的,仔细揣摩的话,会得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

    苏大为忍不住自言自语道:“反者道之动。”

    这是《道德经》里的第四十章。

    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意思是说,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老子看到和揭示出诸如长短、高下、美丑、难易、有无、前后、祸福、刚柔、损益、强弱、大小、生死、智愚、胜败、巧拙、轻重、进退、攻守、荣辱等一系列矛盾。

    并认为这些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即书中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诸葛孔明本身属于道家一脉。

    据传他从黄承彦处习得八阵图,并将之引入兵法中。

    苏大为也是方才灵光一闪才想到,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的用兵,正好体现了道德经里的这番话。

    所谓阴阳相生,强弱转化。

    用兵书上的话来说,就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势利导。

    苏大为点点头,将这个想法记在心里。

    同样是诸葛孔明北伐之战,安文生是信手拈来,纵横四百余年,说起历史战例,如数家珍。

    并且从战略入手,眼光格局可见一斑。

    阿史那道真,从人心和情理入手去解读此事,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刚才一番谈天说地,得到启发最大的,其实是苏大为。

    安文生讲的是战略,格局。

    阿史那道真领悟到的是用兵方略和手段。

    而苏大为,他悟到的是规律,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