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时代潮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章 时代潮头 (第2/3页)

   直到今年,看到上面的一系列动作,然后再李杰和杨春收的建议下,县委班子终于下定决心。

    建!

    日用百货、小五金、小针织、小塑料、小玩具、服装等等都被划归到百货市场的范畴之内。

    县里批地拨款,建一个800个摊位的小商品交易市场。

    不过,这年头的政府也没钱,只能搭那种露天的交易市场。

    由县工商所进行管理。

    巧姑、陈大山等人,兵分两路,一路在工商所,还有一批人在陈家村纺织厂工作。

    是的。

    陈家村已经从专门的袜子工厂,变成了一家纺织厂。

    当然,主业还是以生产袜子为主。

    陈家村生产的袜子,质量好,价格实惠,很受当地百姓青睐,那些走南闯北的个体户也会从陈家村进货。

    不过。

    这些都不是陈家村的主要营收。

    真正赚钱的是外汇出口。

    第一笔外汇订单是陈小飞拉来的,他学英文的时候,经常去各种英语角,期间,他认识了一个外国留学生。

    对方家里是做生意的。

    然后,他就带着汤姆来了一趟陈家村。

    既是旅游,也是谈业务。

    此时的华夏,原材料价格低,对比国外,人工更是可以低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质量好,设计合理,价格也便宜。

    第一笔五万美金的订单,很快就从国外传到了市委,然后又传到县委、陈家村。

    彼时,陈家村为了这笔订单,真的是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了出来。

    所有工人,两班倒,前后花了十天的功夫,飞速完成了那笔订单。

    质量好,价格便宜,凭借这两点,后续的订单,纷至沓来。

    去年,陈家村纺织厂荣获市里的十佳创汇企业。

    继状元村之后,陈家村又火了。

    虽然批发的单价很低,比不过那些零售,但架不住量大啊。

    一个零售商,一年到头拼死也卖不出一万双袜子,而一万双袜子,仅仅只是陈家村一个礼拜的产量。

    今年,陈家村已经张罗着修路的事了。

    之前,为了保证货物运输问题,袜子工厂并没有建在陈家村,而是建在距离陈家村三里之外的主干道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