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章 (第2/3页)

恐吓之词,谈着一份旨在为

    一场新的反社会主义运动奠定基础的反政府宣言。它们还列举了所有的签名者,每个人名下

    都伴有使托马斯起鸡皮疙瘩的诽谤与攻击。

    这并非出人意外。任何不是当局组织的公开活动(会议、请愿、街头聚众),都理所当然

    地视为非法,所有参与者都会陷入危险,这已成为常识。但是,也许这会使托马斯对自己没

    有为请愿签名更加感到歉疚。他为什么没有签?他再也记不起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他的决定。

    我再一次看见他,象小说开头时那样出现在我跟前:他站在窗前,目光越过庭院落在那

    边的墙上。

    这就是产生他的意象。我前面指出过,作品中的人物不象生活中的人,不是女人生出来

    的,他们诞生于一个情境,一个句子,一个隐喻。简单说来那隐喻包含着一种基本的人类可

    能性,在作者看来它还没有被人发现或没有被人扼要地谈及。

    但是,一个作者只能写他自己,难道不是真的吗?

    穿越庭院的凝视以及不知所措的茫然;热恋中的女人听到自己胃里顽固的咕咕声响;缺

    乏意志抛弃自己背叛魔途的背叛;伟大进军中与人们一起举起的拳头;在暗藏的窃听器前的

    智慧表演——我知道这一切情境,我自己都经历过,但这一切未能产生我提纲勾勒中和作品

    描绘中的人物。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种种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

    都一样地喜爱,也一样地被他们惊吓。他们每一个人都已越过了我自己固定的界线。对界线

    的跨越(我的“我”只存在于界线之内)最能吸引我,因为在界线那边就开始了小说所要求的

    神秘。小说已不是作者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罗网的世界里——的调

    查。但是够了,让我们还是回到托马斯吧。

    他一个人在公离里,目光越过庭院,落在对面那幢建筑的脏墙上。他想念那高个;驼背

    以及大下巴的编辑,还有他的朋友们。他并不认识他们,他们甚至从未进入他的生活圈子。

    他感到自己仿佛刚在火车月台上碰到一位漂亮女人,还来不及跟她说什么,她就步入卧车

    厢,去了伊斯坦布尔或里斯本。

    他再一次极力想着自己应该怎么办。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排除每一点感情上的因素(比如

    他对那位编辑的崇拜以及儿子给他的恼怒),但仍然拿不定主意,究竟该不该在他们给的文

    件上签名。

    万马齐喑时的大声疾呼是对的吗?是的。

    从另一方面讲,为什么报纸提供这么多篇幅对请愿书大做文章呢?新闻界(全部由国家

    操纵)毕竟可以保持沉默,没有比这更明智的了。他们把请愿书大肆张扬,请愿书随即被统

    治者玩于股掌之中!真是天赐神物,为一场新的迫害浪潮提供了极好的开端和辩解词。

    那么他该怎么办?签还是不签?

    用另一种方式提出问题就是:是大叫大喊以加速灭亡好呢,还是保持沉默得以延缓死期

    强呢?

    这些问题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