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2/3页)
利
回想一下,胖子托尼只希望“大赚一笔”,而非“证明自己正确”,其中的要点是有统计区别的。让我们暂时重新回到泰勒斯和亚里士多德的区别上,看一下观点的演变。频率,即一个人有多少次是正确的,其实在现实世界中无关紧要,但这一点只有实践者而非空谈者才能明白。从表面上来看,正确的频率确实非常重要,但这只关乎表面问题,通常说来,脆弱性带来的有利因素很少(有时没有),而反脆弱性几乎不会带来任何不利因素。也就是说,在脆弱性的情况下,一个人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而在反脆弱性的情况下则是丢了芝麻,得到了西瓜。因此,在反脆弱性的情况下,你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反复失败,但不会遭到很大的损失,只要碰巧做对一次就可以大赚;而在脆弱性的情况下,一次损失就可能让人一蹶不振。
因此,如果你投注赌金融机构的投资组合会亏损,那么,你在2008年的毁灭性灾难到来之前,可能会损失一些小钱,就像尼罗和托尼一样。(请再次注意,站到脆弱性的对立面会使你更具反脆弱性。)你错了许多年,只对了一两次,但你损失很小,获利却很大,所以你会比反其道而行之的人成功得多(实际上,那种方式只会让他们破产)。你会像泰勒斯那样赚很多钱,因为赌脆弱性的崩溃会给你带来反脆弱性。但是,仅仅是口头上“预测”到了事件发生的人,往往会被记者认为“错了很多年”、“大多数时间都是错误的”等。
如果我们数一下舆论制造者的“正确”和“错误”,我们会发现,正误比例并不重要,因为我们需要看最终结果。鉴于我们不可能马上看到结果,因此我们现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让我们再以创业家为例。创业家常常是错的,会犯很多错误。但他们是凸性的。所以,重要的是成功后能带来什么回报。
让我重新梳理一遍。现实世界中的决策,也就是放手去做,属于泰勒斯式做法;而用言词去作预测,则是亚里士多德式做法。正如我们在第12章中讨论的,决策的一面带来的后果远大于另一面——尽管我们没有证据表明某人是恐怖分子,但是我们还是要查看他们是否携带了武器;我们不认为水是有毒的,但我们还是要避免贸然去喝不明来源的水;对狭隘地采纳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人来说,这样的行为看上去非常荒谬。用托尼的话来说: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证明自己正确,而聪明人则力图赚钱,或者:
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赢得辩论,而聪明人则寻求获利。
再换句话说:辩论失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错误的理由,正确的决定
从更广的范围来看,比如在大自然中,意见和预测根本无关紧要;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们来看一个进化论的观点。这似乎是一个最不起眼的、有利于由个体实干家(亚当·斯密所说的“冒险者”,而非中央计划者和官僚机器)驱动的自由企业和社会的论点了。我们看到,官僚(不论是在政府还是大公司中)往往置身于这样一种奖惩系统中,它基于叙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