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 战略层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四章 战略层面 (第2/3页)

现了一个怪现像:中英两军名义上是由史迪威指挥,但史迪威实际上却是谁都指挥不动。

    在同古200师的撤退问题上就是这样。

    200师在同古已经弹尽粮绝,而且英军已经撤退中国援军又上不去,反之日军却多了一个师团的援军……明眼人不用看也知道,这一场仗再打下去已经不会有任何作用了。

    所以杜聿明主张撤退,而史迪威却坚决不同意,他非但不同意,反而命令两百师要对日军发起进攻……

    史迪威是傻瓜吗?他不懂打仗吗?不知道保存实力吗?

    史迪威当然不是傻瓜,他也懂这些,他之所以这么反其道而行之,是因为史迪威是美国人,他代表着美国,考虑的是美国利益。

    此时的美国,正处于珍珠港被偷袭,太平洋各个岛屿被日军打个措手不及节节败退的阶段,美国最希望的,就是中国军队能在缅甸战场上把日军能拼掉一点是一点,这样就有能消耗掉日军进攻的动能,减缓美军的压力让他们有时间缓上一口气。

    至于中国人是死是活,或者说死得值不值得,那就不在史迪威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而就在史迪威和杜聿明对200师到底是撤还是不撤的问题吵翻天的时候,200师已经错过了撤出同古的最佳时期。

    想到这里,张弛不由叹了口气:这种混乱的指挥机构,以及中美英三方的同床异梦,可以说是造成远征军败退野人山的最根本的原因。

    张弛不确定自己能否改变这最后的结局,因为他发现……他来到这时空所做的两件事,一是夺回机场,二是打退56师团先头部队抢到一批装备,表面看起来好像是赢得了胜利,但却没能改变什么。

    此时200师的生死,还是决定于史迪威与杜聿明的争论。

    若是史迪威赢了,那200师难逃全军覆没的结局。

    如果杜聿明赢了,200师才有活路。

    当然,历史上是杜聿明赢了,他直接绕过史迪威给******发电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