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陈必谦的决心 (第3/3页)
崇祯上书索要红夷大炮。
陈必谦和杨嗣昌坚持搞什么贼枪贼炮不一样,或者说没那个魄力以及勇气搜刮这么多钱粮去搞。
他的方式是找朝廷各种哭穷甚至暗示威胁贼军东出中原,江北等等……
最终让朝廷拔给钱粮以及枪炮。
其中就有被明军视为军国利器的红夷大炮一共十六门。
这十六门红夷大炮,有十门是朝廷本来去年预定派往宣大、蓟辽一线用来镇守边关的,还有六门则是从河南、山东等地方直接调过来的。
十六门红夷大炮,轻的有一千多斤,重的有三千多斤,威力颇大。
真说起来,这十六门红夷大炮的威力一点也不比保乡军里的五斤,九斤野战炮差,甚至单纯比威力的话这些红夷大炮还要更强一些。
因为这些红夷大炮本质上就是舰炮,身管更长,倍径能够达到二十二、三倍。
而保乡军的野战炮,为了控制重量倍径都比较小,九斤野战炮的倍径只有十八倍的。
这倍径差一些,威力自然也就要差一些。
不过,这也只是理论数据,这红夷大炮看似倍径大,那你也得看明军的炮手敢不敢全装药啊……这火炮能不能承受全装药啊。
再者看明军的炮手是否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机动性能。
火炮的机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而明军的红夷大炮的机动能力就别提了,这玩意从一开始,明廷就没考虑过把它们用于野战,基本都是固定部署在城头上用来守城的。
倒是东掳那边得到红夷大炮后,直接改良炮架把红夷大炮红夷野战,不过也因为红夷大炮的沉重以及炮架问题,机动性能极其有限。
当然,什么性能,机动这些在陈必谦看来都是小问题,他搞不懂,也不在乎。
反正他只知道自己手底下即将有十六门的红夷大炮这种大杀器。
而有了这种大杀器,陈必谦对攻克裕州城也就更加有了信心。
不过红夷大炮运输困难,少说也得一个半月这些红夷大炮才能够到齐,而在这之前嘛,陈必谦打算做好其他准备。
为此,他去信给吴三桂,让他速来裕州一线,并且暗示吴三桂只要过来,之前的抗命、劫掠诸事都可以既往不咎。
除了调动吴三桂外,陈必谦还调动了另外两支,共计八千人的边军前往裕州。
如此也就有了三支边军,总计一万一千人,其中三千乃骑兵!
除了这一万一千边军外,陈必谦还打算调叶县之左良玉所部三万人,汝州守军里抽调守军五千人,汝宁府一线抽调兵力约五千人,从后方洛阳开封等地抽调兵力约万人。
再加上陈必谦直属标军五千人,
这一战,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那么陈必谦能汇集起来至少六万五千人的大军,这还不算民夫青壮。
其中包含十六门红夷大炮,三千边军骑兵以及两千普通骑兵总计五千骑兵,两百斤以上的将军炮、佛郎机等各类火炮五十余门,两百斤以下的各类攻戎炮、虎蹲炮、碗口炮等小炮五百多门,各类鸟铳三千多杆,三眼铳等各类火门枪八千多杆。
陈必谦已经下定决心:哪怕是死磕,也要把裕州给啃下来,继而打开通往楚北腹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