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视察飞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视察飞机 (第3/3页)

留飞艇继续作为较射,阻拦敌飞机等应用。

    虽然飞艇在民用商业飞行上一直延续到了三十年代,不过也是命运坎坷……频繁的空难都证明了飞艇用于商业飞行,那就是彻头彻尾的灾难……尤其是氢气飞艇。

    至于氦气飞艇,这玩意是要安全不少……但是那个时候氦气是属于昂贵无比的稀有气体,用于商用成本太贵了。

    纵观飞艇和飞机的发展历史,那么就不难得出飞机才是天空的未来这一事实。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飞艇就没有用了,尤其是对于大楚帝国这样没有什么对手的国家而言,飞艇其实也有点用处……毕竟飞艇在军用上的失败,主要是面临飞机的威胁……面临飞机的攻击,飞艇就是个的超级大的活靶子。

    但是土着又没飞机……甚至都没有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甚至连连发步枪都没有……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里撑死了也就只能使用单发步枪攻击楚国的飞艇……但是这几乎没啥用。

    因此,楚军里的飞艇依旧有一定的价值,比如长航时的监控,投弹轰炸之类的。

    顺带一提,在缺乏威胁的情况下,现阶段使用飞艇投弹进行轰炸,可比用飞机轰炸准多了,而且带的炸弹也多,动不动就能带好几吨炸弹……同时飞艇速度慢,甚至必要的话可以直接悬停在敌人的头顶上空,然后对着敌人的脑袋扔炸弹……命中率比较可观。

    而飞机的话,哪怕没有敌人的火力威胁,但是因为自身的速度太快,想要准确投弹挺不容易的……至于命中率更高的俯冲轰炸机,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不管是飞艇还是飞机,对于当代的大楚帝国而言都有需求,所以对这两者的发展罗志学都保持支持态度。

    当然,虽然都重视,但是也分轻重……毫无疑问,飞机受到了罗志学更多的重视。

    爬上飞机体验了一番后,罗志学下了飞机后,又在飞机的旁边听取了飞机设计研究团队的讲解,期间御用摄影师也拍下了多张照片。

    这些照片里的一张或多张,将会在数天后被挑选出来然后刊登在大楚朝报上,向天下人传递着陛下对飞机的重视以及关心。

    设计团队进行飞机讲解的时候,罗志学其实也没太放在心上……因为现在的性能实在太差,时速不过六十五公里,航程撑死了也就一两百公里,这距离他心目中的真正意义的飞机还差的太远了。

    不过他也不担心,因为他也知道,当代的技术正处于大爆炸的时代,不管是机体设计还是航空发动机都还处于突飞猛进呢。

    按照这么个技术状态搞下去,不用几年估计就能够搞出来航程超过五百甚至一千公里的飞机了。

    原时空英国1913年使用bE2飞机\b单次飞行里连续飞行了一千公里,而这个时候距离第一架军用飞机,即美莱特A型的军用侦查版本诞生也不过只过了区区四年……距离1903年莱特兄弟首次成功飞行,不过区区十年!

    就是这

    区区十年里,飞机从极为原始的玩具,变成了可实用化的战争利器,就此统治了天空。

    而在大楚帝国里,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这飞机没搞出来之前也就算了,但是搞出来后就迅速成熟,提升性能……去年帝国里第一次成功飞行到现在,飞行实验室的飞机研发团队都已经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升级了,其技术进步之快,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而支撑起飞机的技术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自然是因为大楚帝国完善,雄厚的工业基础!

    没有帝国雄厚的工业基础,飞机的研发是不可能如此快速的……尤其是对飞机而言最为重要的航空发动机。

    这东西对技术的要求可是非常苛刻的……但是很幸运,汽油发动机技术在大楚帝国里都因为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哪怕两者并不是完全统一,但是很多技术特征却是相通的。

    而利用汽车产业发展起来的强悍汽油发动机产业链,大楚帝国在研发和设计专门的航空发动机也变得更加简单……毕竟用的技术都是现成的。

    真要说起来,帝国现阶段在发动机领域里的研发投入,主要还是汽车产业牵头主导的……四大汽车厂商每年在汽油发动机领域里的研发投入,军方看了都得倒吸冷气……

    四大厂商加起来,每年几百上千万的往里头砸钱……而且砸钱的方向其实都已经脱离了发动机本身,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材料研发,制造工艺技术攻关等基础科研领域……

    毕竟没有相应的原材料以及加工工艺的支撑,再好的发动机设计也造不出来啊!

    这前头有着四大汽车厂商在前面砸钱搞基础研发,这后头的航空业发展所需要的汽油航空发动机只需要小小的代价,然后就直接用上现成的各种材料和制造工艺……甚至未来如果飞机大规模量产的话,他们连航空发动机的工厂都不用自己建立,直接和四大汽车厂商合作,然后把设计图纸给他们,来个委托加工就行。

    搞汽油内燃机,四大汽车厂商才是专业的……至于什么汽车业务,那都是顺带的,因为这年头的汽车产业,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就是买发动机送车壳子……

    早几年的时候,四大汽车厂商对外出售发动机的业务,比他们直接买车还赚的多……当然这也导致培育出来了一大堆竞争对手,尤其是导致出现了北美汽车公司这么一个怪胎……尼玛竟然靠着采购各种核心零部件,然后成为了一家年产销量好几万辆的汽车厂商,让四大汽车公司看了都不爽。

    但是不爽归不爽,然而发动机还是得继续卖给他们……因为四大汽车厂商也不是铁板一块啊,你不卖,这还有三家卖呢……尤其是汽车业务做得不咋地的李氏动力公司,就指望着其他三家公司放弃北美汽车公司的发动机订单,然后把订单转给他们……一年好几万辆发动机的订单呢,足够让他们的发动机工厂维持高速运转,提供利润,并制成后续的发动机研发经费了。

    免费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