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0、试卷内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40、试卷内容 (第3/3页)

廷控制较严的省份,不然西太后和光绪帝也不会西狩来到西安城,因此古县令是绝对不可能让性格激进之辈,主张变法的人选,通过县试……”

    “一个朱先生已经够他受的了,他可不想出什么差错,所以这次考试,就是筛选!”

    明白古县令的意思,那么写试卷就容易多了。

    四平八稳。

    不冒进,不突进。

    他当即沉思,先落笔四书题,尽管科举增添史论题,但四书题才是重中之重,“圣人传先王之学,弥兵于鲁,发周公之德,齐虽大,景公不能甘寐。”

    (我自己破的题,才疏学浅,就不惹人发笑了,大家乐呵一下就成。)

    他直接以此破题,意思就是,圣人孔子传先王的学问(孔子在鲁国当过中都宰),让当时危机四伏的鲁国免于兵祸,发扬鲁国先祖周公的德行,即使齐国强大,齐景公食不甘,夜不能寐。

    这句话妙就妙在鲁国恰巧就是周公的封地,所以发扬周公的德行,意思是只要我们守旧,这都能解决,而齐虽大,又对应了齐宣王询问孟子的话“交邻国有道乎”,齐国即使强大,现在要是不修德行,迟早就会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会衰亡的。

    前后对应,以圣人口吻阐发。

    洋洋洒洒千余言,很快就被白贵写完了。

    他心里有革新时弊的想法,但在科举考试上还是需要稳重,写什么字,不代表心底是怎么想的。

    后面的五经题,是他的本经,一以贯之,很快就完。

    到了史论题,说的是:诸葛亮没有申不害和商鞅以法家治国的心思,却用了法家的理论,王安石忌讳在别人面前谈起法家,但却用了法家的东西变法。

    意思是:这两个都是儒家推崇的贤人,现在两人都用了法家的道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儒家比不上法家吗?

    “诛心之言啊!”

    白贵暗道,虽然历代封建王朝都是儒皮法骨,但是真的明面上这么说的没几个,包括古县令,一旦承认法家的治国之道比儒家好,那么儒家就失去了大义,古县令还有这些以儒家四书五经考取功名的官员又算什么?

    要是谁真的按照儒家不如法家的理论,去阐述这史论题,绝对是罢卷的下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