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8、八条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48、八条目 (第2/3页)

,让他们帮你们养好这些白雉鸡……”

    朱先生慨然说道。

    在白鹿村,地位低下的白友德可能难保得住白雉鸡的利润,但白贵的身份可以,在滋水县和秦省之中,白鹿村难保住这白雉鸡做成葫芦鸡巨大的利润,但朱先生作保可以,至少一些宵小之辈是不会来打扰的。

    从朱先生上书事件,就能知道朱先生的人脉有多大。

    放榜过了一日。

    县试第二场考试就开始了,这场考试叫做招覆,也叫初覆。

    第一场正试从滋水县各村各地前来赶考的儒生约近千名,但在第一场放榜之后,未入圈的和未录入副榜的其他儒生就被刷走了,赴考的考生就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五十多人。

    一场考试淘汰十之六七,极为恐怖。

    剩下的考生则是继续淘汰,直到最后团案(正榜)中选出五十名考生,才可参加府试。

    通过考棚龙门,进入考场。

    人数变化之后,考试的座位也开始调整了。公堂和公堂外面的院子摆满了案几,不再另行分配考房。作为案首,白贵直接坐在公堂正中,左右两边无人,独占鳌头,在古县令的眼皮底下作答。

    第一道考题,是试帖诗。

    第二道考题,则是论述英吉利和东瀛政体。

    第三道考题,是考较圣谕广训和一些四书五经的墨义题。

    每一道考题都被书吏举着牌灯在各个案几的走道旁来回展示,而就考的考生则抄写下这三道考题,以此作答。

    第二次考试不比正试,基本上都是考的记忆性题目。

    比如第一道考题的试帖诗。

    试帖诗起源于唐朝,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不过在王安石的熙宁兴学,也就是变法中,试帖诗这一项被王安石取消,到了元明两代也没有恢复。直到清朝乾隆时,试帖诗才被恢复。

    清朝的试帖诗比前朝更严,出题用经、史、子、集语,韵脚在平声各韵中出一字,所以应试者必须能够背诵平声各韵之字,诗中不能出现重字,语气必须庄重。

    这次县试的试帖诗题目是“吴王醉处十馀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