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86、大唐状元之才(求全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286、大唐状元之才(求全订) (第1/3页)

    陪考的几个绯袍官员和绿袍官员听到两个宰相谈事,不敢擅自插嘴,但对宰相们提及的白贵上了心,此时没什么誊录制,誊录制到北宋时期才会创建,再加上现在已经将预列知名之士榜单上的名士都请到了公堂就考,他们扫了几眼,就看出了居于当中的白贵,不难找,见其气定神闲,泰然自若,不禁暗自点头。

    (唐代官员五品以上穿绯袍,六品以下绿袍。)

    仅是这一番养气功法,就胜过在场考生不少,一般官员都无这等从容。

    他们又打量一眼白贵的长相,印象极佳。

    “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新唐书·选举志》

    “貌分四等,脸型分别为国、甲、申、由……”

    “此人五官端正、眉目轩朗,气质儒雅,袍服崭新,折痕分明,是一个爱洁之人,在身这一方面,我认为可居于上上等。”

    陪考官小声议论道。

    看策问、诗赋,那是这些主考官,也就是宰相们的事情,而他们的职责就是在考核的时候,评定考生的身、言、书等事。

    此时白贵既然以书法闻名长安,在“择人四才”中的书,即不成问题。

    进士科中举的可能性很大!

    而他们这些陪考官就要事先挑选身貌不错的考生,初步筛选,以防止貌陋之人中了进士科,有碍了大唐的颜面。

    ……

    贡院,公堂上。

    “策问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整顿吏治、裁剪冗员,还有经济上的一些问题,土地兼并如何解决,府兵制招募的府兵战力堪忧,已经不复贞观、永徽年间的骁勇…”

    “对了,还有经略西域的要务……”

    白贵看了一眼五道时务策,点了点头。

    这些考题他早有猜测。

    现在的他,已经无须靠昆仑镜进行作弊,来获取考题,从而占据先发优势。现在的他,已经是满腹韬略,胸有成竹,有了后世多年的见识,回答唐代的策问题不是难事,再说他本就是策论秀才出身,又精研历史学……,若是再依照作弊取胜,那就有些贻笑大方了。

    “写文章不能写的太露锋芒,亢龙须有悔。”

    “时务策是科举挑选人才准备的考试内容之一……,但显然不管是唐代还是逊清,这只是考核的一种形式,不可能真的以此作为国策施行……”

    “有句话说得好,大事小会、小事大会。国策不会轻易在朝廷的朝会中说,只会在政事堂中宰相们和皇帝的小会中得出……”

    “还有一句话,宰相必起于州郡,是因为有了州郡的历练,才会对国家的经济、律法、土地等诸多机务了解,如此才能写出国策。”

    白贵对科举之事早就驾轻就熟。

    所以稍一思索。

    就知道如何落笔。

    看历史,很多有名的大才子、大诗人都郁郁不得志,想当官,但不受朝廷和皇帝赏识,只能无奈寄情于酒,闲了骂一骂朝廷和皇帝,就这样过完一生。

    但有时候,真不见得是皇帝昏庸、朝廷腐败,而是这些才子一个个都是大愤青,嚷嚷让皇帝驱逐奸邪,赶紧用他这个贤才,或者改革弊政等等。

    皇帝和朝廷要是真录取了这样的人,才是失了智。

    国家丧亡为时不远。

    “不过写策论亦不能言之无物,太过空洞,只追求辞藻华丽。”

    “这其中的度,得把握好!”

    白贵磨好墨,将毛笔顿在笔洗架上稍许,就开始奋笔疾书。

    他在吏治上裁剪冗员上不敢多言,这是皇帝需要操心的事,说多了容易得罪人,在经济上,更不敢乱说,有识之士哪个不知道土地兼并为祸国家。

    所以,这几篇策论,他只是抓大放小,说如此不对,但具体的改良措施,只对前人作品删删减减,而后就再无多说。

    不过到了经略西域事上,他开始展露锋芒。

    此事与朝政涉猎不多,而他又已经放言说同时考进士科、武科,武科可不仅是骑马射箭,涉及到的兵略一点都不少,所以在这点上,他可以多写一些。

    策问,只要一篇抓人,就算取胜!

    全才的人,少之又少。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太宗七年辅高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