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七二章:改不了的套路和有缝的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二七二章:改不了的套路和有缝的蛋 (第2/3页)



    有此三条,为什么不能直捣黄龙,突袭总指挥部?

    不知不觉,众人望着牛犇的目光多了几分期待,心里开始想象这个年轻人、自己的首领再次带领大家另辟蹊径,创造新的奇迹。

    “芳芳漏了一点。”

    一片死寂中,牛犇结束思考,缓缓说道:“我们还不知道这支队伍的规模。”

    是啊。震动传来后一直不停,代表着那支没看到的铁甲数量不断增加,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强,直到超越心里所能承受的极限。仅以目前的情况判断,之前估计的“上千台机甲”看起来也已经成为泡影。

    “那怎么办?”终于有人按捺不住。

    “咱们得过去。”

    “过去干什么?消灭他们?”反对者的理由也很充分。

    “当前最重要的是汇报,别登岛了,就地安装设备,调试量子通讯器。”

    有人提出建议,马上遇到新的难题。

    “不看就汇报?万一闹出乌龙咋办?”

    “别忘了这是咱们在猜,万一情况不是那样......”

    “至少查明他们是不是装备实弹,之后才能......”

    “怎么查?追上去和他们打一场?”

    “......”

    面对成建制的装甲部队,这支小分队像小鸟般柔弱,一旦接触就是灭顶之灾,那还有机会建什么基站,调试设备。

    可如果不这样做,该如何查证对方是否在准备战争?

    就地汇报是最保险而且安全的选择,把难题抛给总包。之后呢?在没有准确信息的情况下,难不成要总部将演习部队全部换装?

    和平还要不要了?仅凭一些推断否定之前整个国家的努力,怎么可能?话说回来,即使换装也需要时间......百万大军,无数装备和弹药,不是一两个人换身衣服那么简单。

    左右为难的时候,大家都只有去看牛犇。

    只有他才能做决定,而且只有他敢做这种决断。

    “汇报一定要汇报,查也必须要查。方法......”牛犇沉吟着开口,声音听起来还算平静,甚至说得上平淡。不得不说,这种平淡使得萦绕在大家心头的危机感略微减轻,似乎出路就摆眼前。

    “把演习全图调出来。”牛犇说着,一边招手把冷彬叫来,吩咐几句。

    “好的。”

    冷彬简单应着,拉着一名士兵转身离去,这边威廉赶紧行动,屏幕上地图随之放大,相应的横断山区变成一小部分,那个凹角基本消失。

    整体看,这次演习的区域像一个南北两侧被压凹的正方形,南方那块凹形是海,北面是天池,也就是众人眼前的那片汪洋。由于演习不涉及海军,等于说这两块地方从演习中抠出来,形状有些怪异。

    “虽然不知道对方的计划,但是基本的东西改变不了,几乎可以看成套路。譬如说,这么大的战役,部队的调动、攻击的步调极其重要,必须统一。再比如对胜负,不能完全寄托于一次奇袭。假定最糟糕的情况出现,对方指挥者要着眼全局,目标不仅仅是摧毁总指挥部,还要歼灭联邦主力。”

    稍缓片刻,牛犇用手在地图上画了个圈,说道:“他们占据着先机,换成我会把主力集中到中区平原两侧,分头突破之后合围,寻求将参演的联邦军队全歼。”

    “我也会这样做。”邵强表示赞同。

    “这些和我们......”小托马斯本想说操心太远没有意义,话到嘴边改成:“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做我们该做的事。”

    牛犇没有解释为何有之前的举动,目光回到横断山区,“贴山行军的确有很多好处,但也带来不少问题。想想他们,孤军深入展开奇袭,行军途中还要不要与后方联络?还是说肩负的任务与发动的时间都已经定好,彻底地自主行事?”

    “我认为不可能。”徐达断然说道。

    “为什么?”

    “如果是演习,最坏的结果也只是损失一些土地,战术安排可以更大胆。如果真的发动战争,这么大的战场,如此复杂的局面,一支孤军在不了解全局的情况下绝对不敢发动突袭。况且这次战争以演习做掩护,必然只有少数极少数指挥者知道内幕,就意味着姬鹏军队事先完全没有经过战争动员。”

    扫视一周,徐达抛出问题:“出于保密的需要,相信直到现在,绝大多数姬鹏士兵都还以为这只是演习。换位假设一下,师座突然告诉我们把演习当成战争来打,你们干不干?”

    “我干。”小托马斯立即举手,完了还要威胁别的人。“谁不干我跟随急!”

    “......”徐达呆了一下,才意识到自己举错了例子,时机完全不对。

    牛犇摆了摆手,说道:“徐达的意思是,演习变成实战,只凭个别指挥者的命令无法做到。弄不好,自身会先出乱子。”

    “可以用密令,事先备好,发动时拿出来用。”有人提出猜想。

    “多一道手续,泄露的可能性都会成倍增加。这件事,露出一丝都是灾难。”队伍中邵强最为老成持重,以往很少发表意见,此时也站出来,径直问牛犇道:“师座在国安局有朋友,可曾听到过风声?”

    牛犇默默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