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18 这种情况下更不能因为经费影响大飞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718 这种情况下更不能因为经费影响大飞机 (第3/3页)

而让人更无奈。

    “那架运十如何?还能安全飞行吗?”谢凯告别马老,问程不时。

    一直在飞的这架运十,已经快要临界安全飞行时间的顶点。

    “还在检查,今天不一定能检查完。”程不时向着谢凯后面看了一眼,谢凯扭头,并没发现谁在后面。

    不由有些奇怪程不时的反应,“程总,您在看啥?”

    “没什么。”程副总摇摇头,“对了,如果经费方面不成问题,我们计划在大压机投产后,重新按照之前的这些飞机生产框梁,这样一来,成本将会减少很多……”

    “里面的航电系统呢?”谢凯知道这样确实会减少很多成本,甚至加快生产速度。“前面的飞机生产,都不是按照标准化生产的。”

    82工程已经启动,国内跟美国正在谈判关于歼-8II雷达跟火控系统。

    明年两架样机跟1:1模型将会运到美国,那个时候,美帝将会发现,来自中国的战斗机,两架之间的零件,根本就无法通用。

    这也是导致82工程迟迟无法完成,最终却在最后苏联老大哥不行了,美国人中止了计划,继续开始对中国执行禁运。

    “就因为在后期的生产过程中,才发现这些问题,很多零部件的公差都很大……”程不时点了点头,“现在的生产,都是按照航天那边的七专技术协议在操作,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生产人员,一直到检验人员,都定点定岗……一旦零部件超差,不会为了节省成本而勉强通过……”

    第一架能飞的运十安全使用寿命只有三百来个小时,跟这种手工生产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机体结构寿命也是这样被不断降低的。

    这也是在后面两架的生产过程不断发现的问题。

    在之前,根本就发现不了这些问题。

    甚至很多零部件因为超差,为了节省成本,最后总装时发现装配不上,那么,好办,直接继续上土办法,要么把一边的零件改小,要么把另外一边改大……

    第一架能飞的运十,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当初民航总局不发放适航许可,谢凯完全能理解。

    “开始标准化了?”谢凯诧异地问道。

    “不开始标准化不行,咱们要想形成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只能通过这样的模式。尤其是脉动生产线,对于标准化生产要求也是很高的,一旦前面的总装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后续所有生产计划……秦飞他们现在也在狠抓质量方面……”程不时解释着,“其实后面的生产,只要严格按照设计的图纸上要求的公差,总装时,就不会再出现因为公差不匹配装配出现的问题。”

    运八的生产,批量还算不小。

    谢凯完全没想到,不用他去敦促,航空制造业的标准化已经悄然开始。

    历史的车轮就是如此,只要启动了,就会滚滚向前。

    在这样的情况下,更不能因为经费的问题影响到运十未来的发展前景。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404会卡运十项目的经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