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 第二架安-225 (第2/3页)
小的航天飞机。
全世界最大的飞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40吨的空中巨无霸,不再是只有一架。
跟背着航天飞机的安-225不同,另外一架在外形上虽然大体差不多,也有不少细微的差距。
在这架安-225旁边,有着一些跟这飞机相差非常悬殊的渺小人类。
“杨主任,两架飞机的具体情况你都看到了,对比非常明显。仅仅是改造成可以发射火箭的运载平台,就让我们成本增加了上亿美元。”安东诺夫总经理尤里亚夫看着旁边四十多岁的中国人,平静地介绍。
新制造的这架安-225,被改造得可以在上万米高空发射火箭。
这对卫星发射等航天任务的成本,降低了很多。
杨晓东对于安东诺夫的人说的,根本就不在意。
“总经理,这在我们双方的合同范围内,白字黑纸写的非常明白,这是基本的技术要求。毕竟,这样庞大的飞机,如果只是用来执行普通运输任务,成本太高。”杨晓东直接反驳了回去,“另外,这飞机虽然制造出来,可并没有进行航天任务发射的实验……”
这是安东诺夫没法解决的。
乌克兰方面,根本就没有航天发射任务。
哪怕是俄罗斯的航天任务,也都因为苏联解体,变得极其稀少。
安-225飞机顶部可以搭载200吨的火箭跟卫星进行发射,可也是接不到发射任务的。
人家自己的发射任务都无法保证国内所有航天单位的生存呢。
国际竞争,航天发射领域,本来就激烈。
“不是说好了,由你们那边进行实验,我们持续改进?”作为总设计师,皮奥特尔·瓦西里耶维奇·巴拉布耶不满地看着杨晓东。
双方在之前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已经约定过双方的责任跟义务。
乌克兰负责设计、制造、改进,中方进行实验。
实验之后,中方提出改进方案,由安东诺夫继续改进。
毕竟,单体飞机发射航天运载火箭,有不少的困难。
国际上,也没有任何经验借鉴。
“你们连交付都不愿意,我们怎么实验?诸位,要知道,之前就因为合作协议,我们现在专门设计开发了可以在飞机上发射的运载火箭,现在就等着空中发射平台到位,进行先期的实验……”杨晓东冷哼一声,看着安东诺夫的高层。
这些人,一点诚信都不讲。
安东诺夫的人听到他的话,脸上也是尴尬不已。
这事情,到了今天,如果对方不给钱,他们也没办法。
之前苏联拨款生产的安-225,就是为了发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其他用处不大。
现在苏联没了,空间探测任务也都全面停下。
这些飞机,俄罗斯甚至都没要求要交给他们。
无论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还是驮着庞大的暴风雪航天飞机到上万米高空进行发射的安-225,俄罗斯方面都没有任何要求。
仅仅这这两架飞机,哪怕不执行任务,每年都需要大笔维护经费。
都穷呢。
“不是我们不愿意交付,而是贵方给出的价格,低于了成本价,无论是我们公司,还是我们政府,都没有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