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人浮于事 (第2/3页)
问题上就经常掉链子,后来阁臣不想干了,回到户部当尚书,也是因为其顶不起事。
现在倒好,黄瓒直接跟杨一清混一块儿了……
可杨一清入阁后,怕是地位都不及黄瓒,到时黄瓒跟杨一清的关系,是不是要重新界定一下,到时杨一清会听黄瓒的?
“就先这样,石学士太老了,回头让他退下去。”
朱四好像终于想明白了。
内阁不需要两个护礼派的人,而杨一清再怎么不堪也算“议礼派”中人,虽然杨一清只是发表过一些支持大礼议的内容,并没有公开表达过对议礼的支持。
但皇帝总觉得杨一清在吏部尚书任上太过于指手画脚。
如此一来,干脆让石?滚蛋,杨一清补位。
张左迟疑道:“石学士他……”
“没有刘阁老年老是吧?但刘阁老怎么说也是敬道的人,回头朕怎么都要让他当几天首辅,也算是对得起敬道了……若刘阁老致仕,敬道恨朕该怎么办?先按这个方向制定计划!回头跟大臣议一下,内阁增加人选之事吧!”
……
……
皇帝对内阁大学士,要么不加,一次加俩。
次日朝会朱四提到这事时,很多大臣都表示不解。
过去一两年时间,内阁可说是大明官员变动最为频繁的地方,光是首辅就接连换了两次,阁臣更是一波接着一波轮换,当然翰林学士那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总的来说,皇帝在翰林体系的官职上折腾太多。
皇帝此举还是被很多人看出端倪,阁臣的位置说是为朱浩而留,还不如说是给杨一清准备的。
朱浩连翰林学士都不想当,难道会想入阁?难道他不知道自己资历不足,进了内阁也没人听他的?
“黄老,您看这事有何风向?您且说来听听。”
散朝后,黄瓒身边围拢不少人。
现在黄瓒在朝中可说是个意见领袖,主要是议礼派现在只剩下个黄瓒,别人要么死了,要么被发配去西北当什么陕西布政使,再或者像朱浩这样压根儿就不管事。
议礼派不是黄瓒当家,也得是他当家。
黄瓒道:“陛下此举在于拨乱反正,内阁处置政务要更加严谨才是。”
黄瓒的意思是皇帝看似针对的是内阁,其实锋芒直指石?和贾咏二人。
这两个基本上要退下来一人,为杨一清入阁让路。
杨一清乃议礼派,进入内阁后会空出吏部尚书之职,很有可能就是他黄瓒接任,黄瓒对杨一清入阁可说费尽心机,他现在阁老当过了,户部尚书也当过了,知道做首辅没希望,就指望当个吏部尚书,风风光光致仕还乡,这辈子官途就算是走到底了。
众人说话间,杨一清那边也聚拢不少人。
费宏他们并不与这些人走一路,径直回到文渊阁。
进到值房后,刘春笑道:“看来杨部堂和黄部堂很受欢迎啊,现在他们身边已经收拢一批人。”
刘春的话,纯粹就是调侃杨一清和黄瓒结党。
现在刘春在内阁中的定位,有点弘治朝谢迁的意味,插科打诨,风趣幽默,他就是内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