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同心者入阁 (第3/3页)
这份请饷奏疏联系到一起,其目的也就昭然若揭。
没银子了,有了一次胜利,上面已经顾不得许多,只想着有了军功要点兵饷。
“要的还真不少呢,留科举银四千二百两,寺田银八千六百七十两,事例银一万六千余两,四十年分屯折银一万九千九百二十二两,三十九年果品折银三千八百三十六两,蜡茶正价银一万四千一百九十三两,补京价银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七两俱免,以左军需。”
“福建频年倭患,今年又生反贼,兵饷贵竭,怕是这些银子早就不在了。”
张居正念出奏疏上要请留下的银子,魏广德就笑道。
“是啊,可能就是浙江那边兵饷有富裕,不过应该都在胡宗宪的总督行苑里,其他地方,不发银子当兵的都不会听命。
对了,善贷,我听说带兵打仗要是出发前不发开拔银,军户都不愿意出征,是不是真的?“
魏广德一听,也知道张居正或许还真的和不知哪个将官有过接触,开始知道明军的实际情况了。
其实这些开拔银并不是赏赐,而是补上之前拖欠的兵饷。
当兵的外出作战,生死难卜,自然想要给家里留些钱。
明军其实是没有抚恤的,只有赏赐,人死了家里出人补上缺额,继续当兵吃粮,只不过有些烧埋银子和补偿,但确实不算抚恤。
魏广德把知道的事儿给张居正解释了下,让张居正也知道现在底层军户所处的困境,或许将来这位还如历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宰后,会考虑解决军户的一些问题。
魏广德并没有去提辽阳副总兵的事儿,他只想看看张居正会怎么操作,最后又能不能成功。
毕竟,到了副总兵这一级,可不是兵部、内阁就能定下来的,最后还需要嘉靖皇帝批准。
今日围绕徐阶的可是有两道奏疏,徐阶还上奏请补内阁阁臣,也不知道嘉靖皇帝会让谁上去。
至少在魏广德看来,严讷、郭扑和李春芳机会都差不多,毕竟不是内阁阁臣必须要从礼部和吏部尚书选择,两部侍郎也是有机会的。
隔天一大早,西苑里就传出消息,徐阶的那份奏疏让嘉靖皇帝很不高兴。
说实话,看到这份消息魏广德还很是奇怪,毕竟徐阶的提议是符合惯例的,现在内阁仅剩下两位阁臣。
“奏疏上陛下怎么批示的?”
魏广德把条子递给张居正,转头对殷士谵问道。
“不知道,上面没写,应该是昨日下午或者晚上陛下批示的时候听到的,不过也快了,这个点奏疏应该发还内阁,到时候就知道了。”
殷士谵也是有些不理解,搞不清楚这么一份奏疏有什么犯忌讳的。
“圣心难测吧。”
张居正看了消息,又听殷士谵的话,只是随便接了一句。
快中午的时候,内阁那边的消息传来,嘉靖皇帝亲自批示的,“卿等知,有同心辅政者,何不具闻”。
而内阁徐阶和袁炜两人,据说商议后就打算就这么滴,皇帝不愿意补人就不补,反正他们已经请示了。
殷士谵、魏广德等人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唐汝辑倒是有了不同的看法。
认为既然是惯例,陛下也应该遵守才是,怎么能这么敷衍。
为什么会有三到四人入阁的惯例,还不是因为要集思广益,仅两人在阁,就算如陛下所说“同心辅政者”,可难免没有思虑欠妥的时候。
第一次上奏不成,内阁就该上第二道,第三道奏疏才对。
魏广德当面没说什么,只不过用看傻逼的目光看了唐汝辑一眼。
其实,嘉靖朝实质上只有两名阁臣又不是现在的事儿,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或许是为了方便管理或者皇帝只想在内阁安置听话的人。
同心辅政,其实就是听皇帝话的意思。
这样的批示,其实对徐阶和袁炜来说是好事,虽然事多了,可相对的权利也集中了,不会分散到第三人手中。
不过,老师得利,张居正可不怎么开心,因为张益的弹劾奏疏也有了结果。
因弹劾,诏夺总督杨选俸一月,巡抚吉澄总兵吴瑛各二月,杨照升任辽阳副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