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军镇 (第2/3页)
少数船只为了增加坚固性,在船头或者一些部位包上铁甲外,其他船只其实和民船差距不大。
许多船只只需要卸下武器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商船,特别是广东水师的战船,多是原来海商所用。
甚至一些船,曾经就做过倭船的勾当。
“不行,绝对不行。
朝廷的军队,怎么能从事贱业,这是丢朝廷的脸面。”
殷士谵当即摇头。
“善贷,正甫的话有道理,让水师做这个,不行。”
李春芳看了眼陈以勤才开口说道。
“首辅大人,正甫兄,据善贷所知,实际上漕军的漕船,朝廷也是允许他们夹带私货,用来弥补亏空的。”
魏广德直言道。
明朝从南方向北方输粮,因为一些原因,漕军若是按照朝廷的规定运粮,漕军只会一哄而散,因为每次运粮不仅没有收入还要亏银子。
为了保持漕粮的稳定运输,所以朝廷在这里是稍微变通了一下,那就是要求漕船依旧按照朝廷规定运送漕粮,但是默许漕军对漕船进行改动,或增大,或者其他方式,反正就是让他们可以增加每条船的载货,而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帮着商人运货。
要知道,货物上了漕船,就不会被钞关征税,还有优先通过权,这本身就值一笔银子,何况还有运费。
有了这些银子,才能保证漕军每次出航都有赚,漕粮的运输才一直保持稳定。
魏广德此时用漕船来说事儿,其实也是在提醒他们,朝廷此举并非没有先例。
听到魏广德的话,殷士谵一时哑然。
漕船他当然知道,他是山东人,当初进京城赶考其实就是搭的一条漕船,因为便宜。
而其他人也知道魏广德的话不假,朝廷确实默许漕船接私活。
“好,就算养军的银子可以这么筹集,那小琉球呢?礼部,还有那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张居正又提示道。
明太祖朱元璋以祖训的形式告诫其子孙:“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
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
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这段话是洪武晚年,老朱皇帝生怕子孙后代狂妄、轻浮、率意用兵,从而招惹祸害,特地将自己的谨慎对外用兵之国策写入了《皇明祖训》之中,由此成为祖制。
而朱元璋开列了十五个亚洲邻国为大明的“不征之国”,就包括朝鲜国(今朝鲜和韩国)、日本国(今日本)、大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小琉球国、安南国(今越南北部)、真腊国(今柬埔寨)、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后被安南灭国)、苏门答剌(今苏门答腊岛八昔)、西洋国(今科罗曼德尔海岸)、爪洼国(今爪哇岛)、湓亨国(今马来半岛)、白花国(今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三弗齐国(今苏门答腊岛巨港)、渤泥国(文莱)。
小琉球是《皇明祖训》里明确提示的不征之国,即便有误,在清流官员们眼中也是不能冒犯的,这也是明朝一直都没有把太晚纳入版图的真正原因。
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其实是被清廷逼急了,清兵南下,明军残部不可挡,急于寻找海外落脚点,所以选择了这里,为此还和先一步殖民在此的荷兰人开战。
“简单,把反对的官员派去福建,让他们随大明水师出访小琉球,面见小琉球君主就好了,反正那么就有封舟,也不失朝廷体面。”
魏广德淡淡开口道,“我相信走一圈下来,他们就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既然是太祖受人蒙骗,难道后代子孙连改正的勇气都没有吗?
相信太祖皇帝在天有灵,也会支持这么做的。
何况,占据小琉球是开疆拓土的大事,能彰显我皇朝盛世,想来陛下也是愿意看到的。”
魏广德的话让几个人都沉默了,都在思考其中利弊。
反对声音肯定不会小,毕竟涉及改动祖制,而祖制是文官集团钳制皇权的利器。
不过涉及到开疆拓土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